快捷导航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默认红色 灰蓝 淡绿 青色 咖啡色 蓝色 黄色 紫色 淡黄

东有龙井 西有凤冈

茶叶香 发表于 2015-11-13 14:29:37 | 显示全部
新闻背景:一个龙井、一个凤冈,东西部两个绿茶主产区在西子湖畔牵手。

在“东有龙井·西有凤冈”品牌文化交流论坛上,中国茶界“大咖”云集,大家目光聚焦“龙凤配”,这桩被专家誉为“珠联璧合的联姻”,将书写怎样的佳话,大家拭目以待。

10月30日,由贵州省农委、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遵义市凤冈县主办的“东有龙井·西有凤冈”品牌文化交流论坛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举行。

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著称的“绿茶皇后”西湖龙井和富含锌硒、健康有机的“茶中新贵”凤冈锌硒茶的牵手,吸引了数十位全国著名的茶界专家、学者。

“东有龙井·西有凤冈”,一个龙井,一个凤冈,龙凤配这篇文章该怎么做,围绕这一命题,出席论坛的嘉宾们纷纷建言献策,从内涵到内容,从形式到路径,从品牌到品质,从历史文化到时尚文化,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见解。

论坛结束后,西湖区与凤冈县签署了《战略合作五年行动纲要》。

未来五年,两地将从茶旅游、茶文化、茶品牌、茶工艺、茶市场和交流联系机制等六个方面加强合作,积极推进西湖与凤冈旅行社联姻,定期举办“东有龙井·西有凤冈”茶文化论坛,加快搭建两地茶企茶人常态化交流平台,在此基础上推进杭州市与遵义市、浙江省与贵州省等更高层面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东有龙井·西有凤冈”的影响力。

从西湖出发,沿北纬30度西行1600公里,便是凤冈,传说中凤凰栖息的地方。

西湖与凤冈的第一次交汇,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上——“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钱塘就是杭州古称,天竺寺灵和隐寺都位于西湖的西部低矮的山丘中;“黔中生恩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夷州就是现在的黔北,凤冈便在其中。

云贵高原是茶叶的原产地,居住在贵州的先民已经有几千年的饮茶史。数千年前,茶叶的种籽沿着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一路向东、向南,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植物饮料之一。

连续多年在贵州参与科技扶贫的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许允文告诉记者,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和同事在贵州举办茶叶种植技术培训班,学员们问得最多的就是“贵州能种出茶叶、种好茶叶吗?”

每一次,许允文都坚定不移地告诉大家:“怎么不可能,贵州是茶叶的故乡啊!”

茶叶,这一片神奇的树叶,从中国的西南部一路开枝散叶,走遍全世界。今天,在“东茶西移”的背景下,茶叶回归西部。

“龙井”与“凤冈”的对仗,是历史的巧合,亦是历史的必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浙江大学西迁至贵州湄潭,不仅带来了茶文化,更带来了西湖龙井茶制作的技艺。

相隔千里的西湖龙井与凤冈茶真正牵起了手。贵州茶叶因一大批浙江大学学者的到来而改变,凤冈茶叶的今天亦得益于此。

今天的贵州,拥有全国面积最大、最美、最生态的茶园,300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产业集群;今天的贵州,有400多万茶农通过种茶、制茶走上致富路。

如何做深做透做足茶文章,以茶兴农、以茶惠农、以茶养文,使茶文化成为贵州新优势,这是贵州茶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新课题。

“东有龙井·西有凤冈”,龙井与凤冈的牵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东西部茶产业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

茶话

龙凤配 绿茶魅

傅传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

茶有九高,即茶树高尚、茶叶高妙、茶具高雅、茶汤高洁、茶礼高端、茶艺高超、茶道高深、茶境高远、茶友高贵。

“东有龙井·西有凤冈”,二者联姻形成“东西呼应、龙凤绝配”之势,顺应了茶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下一步,贵州各市(州)将成立茶文化研究会,做好茶文化研究和推广工作,创造龙飞凤舞的辉煌成果,创造东西部品牌的市场。

胡继承(省农委常务副主任、省茶办常务副主任):

贵州是中国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茶园面积全国第一,质量安全名列前茅。贵州茶叶的转型升级必须依靠两个翅膀,科技和文化。

东部的杭州集中了最优秀的科技力量,西湖龙井拥有成熟的加工工艺,龙井茶有丰富的文化根基。

落实好“东有龙井·西有凤冈”,做好龙凤配这篇文章,首先要做好学生,学习龙井在绿茶品种、加工上的一贯坚持,学习利用科技力量为贵州茶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范元平(遵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西湖龙井茶是茶之骄子,凤冈锌硒茶乃茶之新贵,两种茶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凤冈要做好做足“东有龙井·西有凤冈”这篇大文章还要下更大的功夫。

凤冈锌硒茶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培养龙头企业,助推旅游发展;要强力打造锌硒、有机特色;要学习龙井工艺,助推品牌,助推凤冈锌硒茶出山。

廖其刚(凤冈县委书记):

以茶为界,以会为媒。西湖龙井茶与凤冈锌硒茶相聚杭州,是东西部茶产业合作史上的一件盛事。

凤冈位于武陵山脉与大娄山脉交际处,与西湖同处于北纬30度附近,生产的绿茶有相似的品质基础,龙井茶的加工工艺对凤冈茶影响深远。

我们相信,今天西湖龙井茶与凤冈锌硒茶的“龙凤配”,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呈现“龙凤呈祥”的那一天,定会缔造茶界新传奇!

张利群(杭州市西湖区副区长):

凤冈县与西湖区强强合作,旨在大力弘扬茶文化,丰富茶文化内涵,扩大茶文化传播,畅享茶文化乐趣,繁荣茶文化、发展茶产业。

此次活动,将以“东有龙井·西有凤冈”战略合作为平台,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机制,搭建两地茶企业、茶人常态化交流平台,西湖区将全力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实现“龙飞凤舞、名茶共兴、名牌共鸣、振兴茶产业”的宏伟目标。

孙忠焕(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凤冈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近十年来,贵州省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把它作为贵州老百姓致富的一大产业,茶产业、茶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

西湖与凤冈,东西两地强强联姻,一定能够实现互利互赢。龙凤配内涵丰富,做好这篇文章,能惠泽两地百姓。

张士康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

凤冈茶叶的未来在于提升品牌品质,打造品牌战略,推进文化建设,构建人才体系。

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东成西就有龙凤,南征北战在凤冈的目标定会实现。

鲁成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

西湖与凤冈,都有自己的地理文脉。

通过十年的努力,茶叶改变了凤冈。贵州拥有无可比拟的生态优势,各民族茶文化丰富多彩,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茶园,面临产品升级、品牌升级。茶叶研究所将一如既往地为贵州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

“龙凤配”不仅仅是文化、市场、品牌的合作,也包含了科技的交流与合作。

林治(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西湖龙井甲天下,凤冈翠芽沁心田,江山待有名茶出,各领风骚数十年。

龙井茶与凤冈锌硒茶都是好茶,今天有幸结合在一起,希望这对龙凤配能比翼双飞、天长地久。

健康与文化拥有广阔的市场,茶作为快乐之杯、健康之饮,有很深的文化内涵,西湖与凤冈发扬茶文化各有优势,希望双方通力合作,打开思路,把茶文化的内涵发掘出来。

茶缘

老专家 黔茶情

许允文:“一定教会贵州人民种茶、制茶!”

权启爱:“用脚步丈量石阡的每一寸茶园。”

“龙井”与“凤冈”牵手,不仅仅是文化、品牌与市场。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茶所专家从西湖畔的梅家坞出发,进入武陵山区,把茶叶科技的种子播撒在苗疆腹地。

听说有来自贵州的客人到访,退休十多年的老专家许允文、权启爱冒雨从位于杭州市区的家中赶到中茶所,谈起与贵州茶叶的不解之缘,两位老人打开了话匣子。

77岁的许允文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是在1991年冬天,三个穿着民族服装的苗族青年背着简单的行李闯进中茶所,栽培研究室主任许允文接待了他们。

领头的是松桃自治县大兴镇党委书记龙经亮,他开门见山地告诉许允文,当地苗族同胞想种茶致富,苦于没有技术,他们就是来寻求帮助的。

许允文当场许诺:“一定要到贵州去,一定教会贵州人民种茶、制茶”。

为了这个承诺,许允文在浙江与贵州之间奔波了十多年。

1992年,许允文参加由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农业部组成的武陵山区扶贫队,第一站便是松桃。

没有资金和人才,许允文还是组织当地几家种植户成立茶叶公司,引进新品种,对老茶园进行技术改造。

经过短短三年,中茶所与松桃茶农共同打造的品牌“松桃翠芽”在杭州举行了隆重的推介会。

老人见证了松桃茶产业起步,在几代茶叶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今天的松桃已经成为全国名优茶之乡。

1999年退休后,许允文应邀到毕节市纳雍县进行技术帮扶。许允文告诉记者,当年,纳雍的茶产业等于零,虽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人零星地种植茶树,都荒废了。

基础工作从分析当地地理、气候、土壤成分开始,拿出检测报告一分析:这里的条件太好了,荒废的茶园太可惜!

当年纳雍发展茶产业,很多人心里在打鼓:“纳雍这个地方,能种出茶来吗?”

许允文一遍又一遍地给纳雍人鼓劲:“贵州是茶的故乡,怎么能种不出好茶呢!纳雍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这么好,是发展高山有机茶的理想之地!”

三年时间,许允文带领茶农恢复、改良了近万亩茶园,发展了5家茶叶加工厂。

住在茶农家里,眼看着一片片茶园吐绿,一间间厂房兴起,许允文每年都要花几个月时间待在纳雍的茶山上,这份坚持一直持续到2006年。

许允文告诉记者,茶,来自西部,今天,茶叶正在向西部回归。浙江有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贵州有优质的茶原料,东西部两个产茶大省的碰撞,一定能产生火花。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从1993年到2003年,中茶所的专家权启爱,每年都有一半的时间住在石阡,走过一片又一片茶山,这位老人用脚步丈量了石阡的每一寸茶园。

老人笑称:“那些年,我用脚步丈量了石阡的每一寸茶园。”

1993年第一次到石阡,县里派出最好的北京吉普送专家上茶山,走到一半就熄了火,大伙推了一天的车,才到达高原茶厂。

茶厂的条件很差,一位刚结婚的姑娘腾出自己的婚床,让专家休息……至今想起来,权启爱心中依然满怀感动。

从建设武陵山茶厂开始,权启爱带着茶农改造茶园,引进新品种,拥有3500多亩茶园的武陵山茶厂,成为铜仁地区茶叶种植与加工技术的辐射地、全地区的茶叶干部培训、手把手教当地群众炒茶、帮助茶农安装机器,都从这里起步。

科技扶贫,首先要把技术教给大家。十年间,权启爱在石阡县农广校开办了多期各种形式的茶叶技能培训班,并从中挑选出40余人到中茶所脱产学习一年,这批人成为石阡茶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茶农田洪玉是权启爱的得意门生。当年在中茶所学习结束后,别人大包小包地装满杭州土特产,田洪玉却用背篓背走了200棵“龙井43”茶苗。

如今,权启爱每次回贵州,都要去看看这些茶苗的长势。

提起当年在石阡制作的“泉都碧龙”、“泉都毛峰”,权启爱如数家珍。老人清晰地记得,“泉都碧龙”,曾经辉煌一时,获得过“中茶杯”特等奖。

十年,权启爱桃李满茶园。2011年,他受邀参加石阡县苔茶文化节,坐在主席台上往下一看,黑压压一片,全是自己的学生。老人说,这一刻,他一生难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首页

论坛

导读

我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