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默认红色 灰蓝 淡绿 青色 咖啡色 蓝色 黄色 紫色 淡黄

景德镇市组团赴武夷山、松阳、嵊州、常熟考察茶叶产业

茶叶香 发表于 2014-11-13 15:37:44 | 显示全部
  西湖龙井资讯平台11月12日讯:近日,景德镇市市政府副市长带领市委农工部、农业局、浮梁县相关人员组成调研组赴福建武夷山市、浙江松阳县和嵊州市、江苏常熟市就茶业发展学习考察,先后参观了茶市、茶园、茶企,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茶企负责人、茶商进行座谈交流,走访了茶农。现就三省考察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各地茶产业发展概况

  1、产业规模迅速扩张

  调研的四市除常熟外茶园面积快速增长,武夷山茶园面积14.8万亩,松阳从2.3万亩快速增长到11.73万亩,嵊州18万亩,十年的时间均从几万亩快速扩增到十几万亩。涉茶人数均占当地农村人口80%以上,茶叶合作社蓬勃发展,茶叶第一产值松阳约8000元/亩,武夷山约11000元/亩。茶业税收增长较快,其中武夷山市2013年茶企业纳税6521万元。

  2、市场体系建设健全

  茶叶市场是推动茶叶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浙江松阳县1993年建起了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的浙南茶叶大市场,辐射周边省市的茶叶基地100万亩,交易量连续11年、交易额连续7年列浙江省茶叶市场第一,2013年市场实现交易量7.12万吨,交易额38.82亿元,评为“中国绿茶第一市”。投资用830万元,建成了上安、寺口、阳溪三个规范的茶青市场,专门进行鲜叶交易。

  武夷山市建立茶叶销售一条街,度假区60%以上的店面为茶叶店,凯捷岩茶城投入使用。在全国建立起20多家武夷山大红袍推广中心、同业公会和地区分会,6000余个营销网点。

  常熟市开发建设了三个市民休闲度假区,可容纳数万人同时休闲品茶,茶叶消费氛围浓厚。

  这些市场的拓展,有效促进了茶叶二、三产业的发展,其中松阳县茶叶一产9.52亿元,二产19.5亿元,三产38.5亿元。

  3、茶产业链不断延长

  松阳县加大茶叶精深加工力度,依托茶叶深加工企业开发出茶宁片,茶多酚片、茶爽等茶保健品和速溶茶粉、茶酒、茶叶火腿、茶叶香肠、茶叶酱油肉、茶叶年糕等食品,丰实了茶产品结构类别。

  嵊州市华发茶业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出口企业,行业综合排名全国第2位。公司产品品种多元化,有珠茶、眉茶、龙井茶、乌龙茶、辉白茶、蒸青茶、饮料茶原料等。依托院士工作站和省茶业重点科技创新团队作用,建立产品研发中心,推进产学研结合,进行茶叶精深加工产品的深度开发,提升精深加工产品档次,实现茶叶从传统饮用向医药保健、食品、日用化工、养殖等领域扩展,最终实现“全价利用,跨界开发”,变茶叶加工为茶叶制造。

  4、品牌效益明显

  武夷山市建立了以“武夷山大红袍”等公共品牌为主导,以企业专有品牌为基础的区域茶叶品牌体系,武夷山茶评为“全国十大放心畅销茶品牌”,武夷山市获得“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全国三绿工程茶叶示范县”,“全国特色产茶县”和“中国最具茶文化魅力城市”等称号,并且相继获得“武夷山大红袍”,“正山小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此发放标贴,产品使用量分别为1.12万吨和0.2万吨,极大提升了武夷茶品牌影响力。

  松阳的“松阳银猴”先后荣获中华文化名茶,浙江省十大名茶,华东十大名茶等多项殊荣,被认定为“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最具经营力茶叶区域品牌,“极具发展潜力品牌”和“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15.94亿元,位居全国16位。

  嵊州的“越乡龙井”,是政府出资300万回购的嵊州地名商标。

  这些市县紧紧围绕地方证明商标“一花独放”、子品牌“万紫千红”,不断依靠品牌的影响力,实现市场的快速扩张。

  5、质量管理严格

  为严把茶叶质量关,松阳县投入1200万元建立茶叶质量监测中心,对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实施定期监控和抽检,引进侧重于茶叶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的陈宗懋院士在检测中心建立院士工作站,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建立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种植和管理环节的质量可追潮系统,浙南茶叶市场的IC金融卡溯源管理系统,实现茶叶质量可追溯。

  武夷山市开展武夷岩茶生产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引导茶企、茶农科学管理茶园,制定政策鼓励茶农在茶园中使用生物农药、农家肥和有机肥,同时加强违规使用超残留农药的监管和处罚力度,鼓励支持广大茶企茶农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有机茶基地。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的理念,进一步引导茶企走生态健康发展之路,规范武夷岩茶加工环节,建立“一企一厂一站一档一牌“的QS必备条件审查工作机制,加强茶叶上市前的质量抽检,完善质量标准检测防伪市场准入上架体系。

  6、标准化建设管理规范

  松阳县制定并颁布了茶叶种植地方农业标准和省级地方标准,全县茶叶无性良种率达到94.8%,全县茶园面积11.7万亩,安装喷、洒、灌设施15875亩,推行茶园统防统治管理,防治面积达7.1万亩,改农药杀虫为太阳能杀虫灯,在72个示范基地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718盏,实现信息素色板覆盖。

  南平市制发《关于加强全市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的意见》,从加强现有茶园生态改造,加强生态茶园规范管理,规范新茶园开垦及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武夷山市重视茶山开垦的管理,明确本市茶园的禁止开垦区,限制开垦区和可开垦区,确立了茶园的开垦的审批制度,持续深化茶山整治。

  常熟市虽然只有2500亩茶园(虞山林场),紧紧抓住茶业无公害有机化处理,全部实行绿色防控防虫施药,确保茶叶品质。嵊州市政府角色转换,调整涉农资金,主要用于三个公共服务平台:即农资的统帮统治;劳动力市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采购销售。

  7、茶文化演绎各具特色

  嵊州市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搭建文化平台,发挥“越剧”发源地的独特优势,以“越剧”带“越乡龙井”走进山东传统市场,拓展东北新市场。

  武夷山市充分利用媒体大力宣传武夷岩茶(大红袍品牌),央视以武夷山为起点拍摄《茶叶之路》,与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茶视界》栏目联合举办“福建水仙,寻茶之旅”活动,尤其是由张艺谋牵头筹划实施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节目,影响深广,有力地提升武夷山茶品牌影响力。同时搭建茶文化平台,建成中华茶博园、大红袍博物馆、万里古茶路起点。

  松阳县挖掘整理茶文化资料库,编辑出版相关专著,创作相关歌曲、戏曲,建设相关茶文化展示中心和体验中心,培训相关茶文化演示人才,加快茶文化普及,加大茶文化茶品开发,不断丰富松阳茶乡的内涵。并在一年一度的中国茶商大会中注入茶文化元素,开展茶文化研究和艺术创作,提升活动内涵,不断提高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8、茶管理体系完备

  武夷山市成立以市领导为组长,茶业、农业、质监、工商等涉农部门领导为成员的茶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茶产业的组织领导,健全了茶业管理机构,成立了茶业局和茶业行业协会,开展特级制茶工业师,制茶工业师和制茶工程师的评定工作,并出台了有关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年,在项目申报和龙头企业安排上对茶产业予以倾斜,对龙头企业及新茶企业在用地、税收、贷款上实行优惠,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IS09000、HACCP等各项论证予以奖励。建立绿茶价格指数发布平台,不断培育茶产业经营主体,全面开展茶叶小作坊整治工作,重点扶持按无公害标准生产的茶叶加工企业,引导茶叶集聚加工,启动“茶叶精深加工园区”建设。

  松阳县加强对茶叶交易市场管理,工商部门抽调专门人员,进驻浙南茶叶市场,全天候加强对茶叶市场管理,质监部门加快环境整顿工作,推行清洁生产,对加工环节实施定期监控,农业部门开展绿剑行动,加大对农资源头的巡查力度和茶青的抽检密度,乡镇政府实行干部分片包村,分头负责,加强对加工户的管理。

  嵊州市政府搭建服务平台,以服务百姓为宗旨,将惠民政策落实到百姓生产中,提高百姓收入,比如百姓茶园中鼓励他们间种树木,由政府统一出资购买,百姓自行种入自己茶园,养护树木成长,不得砍伐,每年120元/株补贴,逐步形成观赏茶园。今年共预算安排1000万茶叶发展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将散户引导到茶叶加工集聚区,确保茶叶加工环节的质量卫生。

  我们考察学习的三省四县市,各有特色。松阳以市场为重点,定位中国绿茶第一市,武夷山以品牌为突破口,唱响武夷岩茶“大红袍”,嵊州以出口创汇为依托,延长产业链,常熟以“休闲品茶”做活做大市场,他们的共同之处是把品质、质量视为茶叶的生命线,紧紧抓住不放。

  二、学习考察后的几点思考

  这次学习考察时间虽短,但由于选点和准备较为充分,仍然给我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和思想冲击。

  思考之一:浮梁茶业现状与历史地位和现有基础不相称。我们考察的闽浙三县(市),自然条件、茶园基础等与浮梁县相当,茶业历史渊源各有千秋,浮梁在一些方面可能还更加出色。但从现实看,无论是茶业经济总量,还是对各方面的影响力根本无法比拟,看后令人羞愧难当。我们认为,差距就是潜力,表明浮梁茶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着眼未来的发展趋势,茶业应该也只能是浮梁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可以说,立足生态文化优势,振兴浮梁茶业,重塑“一瓷二茶”辉煌,是复兴千年古镇的题中之义,是当代瓷都人特别是浮梁人的历史担当。

  思考之二:浮梁茶业落后的短板在品牌不响、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完备。我们所到之地,茶界人士对浮梁茶的品质普遍认同,但对品牌和影响不甚了了。即便是在浮梁名优茶的主销地常熟,浮梁茶也不过是沧海一粟。看到松阳的分工与整合,感受武夷山茶市、茶品氛围,恰是醍醐灌顶。我们感悟,区域品牌的提升是做大茶业经济总量的必要前提,是促进产业分工、组织社会化大生产、完善和延伸产业链不可或缺的条件。

  思考之三:振兴浮梁茶业主攻方向是强力推进名优茶大众、大宗茶精深化、茶产业多元化。人们不认识浮梁茶是因为市场上、茶馆里看不到,大宗茶销不出、不起价是因为没有好“家世”,茶产业难以延伸到二、三产业也是因为“浮梁茶”含金量不足。品牌和产品,相互关联和依存。搞得好相互促进,搞得不好相互制约。为此,要以提升区域品牌为目标,通过名优茶的大众化扩大市场占有率,通过大众茶的精深化增加茶企、茶农收益,通过茶产业多元化提升实力、扩大影响。

  思考之四:振兴浮梁茶业要在完善规划、标准化生产、扩大加工能力、市场体系建设、发展茶文创产业等方面下功夫。 对比闵浙苏四县(市),不难发现浮梁茶业在许多基础性领域有欠缺,主要是:茶产业规划不完善,布局不清晰;高标准茶园少,良种率偏低;茶技推广不够,生产管控不到位;加工能力不匹配,龙头企业实力不强;茶叶产地综合大市场缺失,茶文化氛围、茶与瓷和生态旅游融合等几乎还是空白。因此,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加强市县、部门联动,充分调动茶农、茶企和各方面积极性,一件事一件事抓好工作落实,共推浮梁茶业振兴。

  三、对支持浮梁茶业发展的建议

  浮梁茶业的振兴,关乎30万浮梁人们的福祉,也是实现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建设生态之城 “瓷都梦”的重要一环。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一个《关于支持浮梁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浮梁茶业作为浮梁县乃至全市的一项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

  1、在思想认识上,要明确振兴浮梁茶业是发挥历史和现实优势、生态立县的迫切需要,是与旅游和瓷文化结合发展文创产业的不二选择,是浮梁县发展县域经济的主战场,是提升浮梁乃至景德镇软硬实力的重要途径。

  2、在工作方法上,要明确振兴浮梁茶业的责任主体是浮梁县,建设主体是广大茶农和茶企,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市直相关部门通力配合。要责成浮梁县提出茶业发展规划、振兴茶业的主要措施和发展茶业的重点项目,送市委、市政府审定。各相关部门也要提出支持浮梁茶业发展的具体举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首页

论坛

导读

我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