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默认红色 灰蓝 淡绿 青色 咖啡色 蓝色 黄色 紫色 淡黄

铁观音的滋味及风土

茶叶香 发表于 2013-11-20 16:13:27 | 显示全部
 谢文哲先生是爱书之人,好客豁达,而且十分勤奋。曾在他茶香四溢的办公室畅聊至深夜。品茶过三巡的经历,现在回忆起来也很珍贵。
  今年7月在安溪做完田野后,我跑了趟东南亚。在吴哥窟逗留了数日,经同行的好友介绍,翻阅了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丰富而层叠的历史感在文字与建筑之间展开对话,周达观此书的重要性才渐渐有所体会。
  10月回国,得知在安溪结识的谢先生出版了《茶之原乡:铁观音风土考察》,急忙找来翻阅。在安溪的时候,我和师姐已拜读过其中的几篇。读书时,我不自觉地和此前在安溪的田野经历相比照,也在字里行间找寻出当地人的理解。对文化的不同阐释方式与角度,让我恍然文化距离的存在。
  《茶之原乡》从铁观音的本质属性开始书写,试图超越魏说王说的神话传说起源,形成一个对铁观音起源的科学见解。当然还不止于此,“茶的文化属性”、“茶的道德性”是铁观音为今日安溪茶代表的根本所在。所以作者在平实细述铁观音来龙去脉之余,又尝试铺展开了安溪社会更广阔的风土图景。如果说农作物离不开它所生长的自然环境的话,铁观音更加离不开安溪这片涵括地理人文等丰富内涵的“风土”。书中对风土内涵的解释不像学界那般旁征博引文化地理学等理论,它甚至不至于去添加“理论来源”或“文献综述”这样的篇幅。
  书中的风土之意大概需要分两个层次来理解,一则蕴含在了作者亲力亲为下乡寻古籍、访古迹的体悟中,所引述材料显示出作者对茶路脉络追寻的朴实态度。二则反映在了作者为安溪乡镇立传著说的实践中。翻阅到本书的第三部分便可看到那些优美的名字:大坪、尚卿、龙涓、祥华、感德,这些美好名字背后所展现的安溪地方的丰富性与差异性及由茶所延伸出的社会意义一一呈现。在田野时,安溪人常和我说,“茶要好喝,必须有丰富的内涵物。”是的,由扎实的材料,朴实的书写而带来的风土考察,不再是抽象的名词概念,而成为有内涵物的土地与人,以及这些人与土地互动而形成的广阔社会图景。
  我们为什么需要考察风土、尊敬风土?为什么像本书这样的风土考察尤其难能可贵?在柬埔寨的时候,如寻常的游客一般,我大概也会发出“好壮观啊”的赞叹。恢弘的建筑体屹立于我眼前,除了发出赞叹和从导游口中获知零星一点八卦,旅程就此结束。可是最终因为阅读了周达观的书,对于吴哥窟的理解才变得立体而生动起来。在安溪喝茶时,大概也会发出“铁观音好喝啊”的赞叹,但仅止于此,未免遗憾。到底是这杯茶带领我们领略到了安溪的风土,还是安溪的风土造就了这杯茶,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幸从安溪乡绅的抒写中领略了地方性经验的独特与深刻。返璞归真的“真”字在作者这里乃是土地的厚泽、风物的造化。
  不知百年之后的人们品饮铁观音时的心境是如何的。但我猜想,大概因为有了一本为茶立传的书,有了一本考察风土的书,铁观音的滋味会不同寻常。就像我在吴哥窟仰望高棉微笑,手捧《真腊风土记》的微妙心境。(《茶之原乡:铁观音风土考察》/谢文哲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1月第1版/定价:42元)

以上内容来自:南湖晚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首页

论坛

导读

我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