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默认红色 灰蓝 淡绿 青色 咖啡色 蓝色 黄色 紫色 淡黄

腾冲火山红茶种植面积达23万亩 没有名牌难争名

香飘天下 发表于 2013-11-19 15:20:35 | 显示全部


曾以当茶厂工人为最大愿望

“1960年,腾冲开始大面积推广茶叶种植,规模也从2万亩激增到5万多亩。”作为腾冲茶业发展史的见证人,李友芬对那一段时期记忆颇深,又有着复杂的感情。到了70年代,腾冲的茶已不仅是寻常百姓家中饮品,还承担着边销茶的社会责任,1977年在到安徽、浙江学习经验以后,腾冲县茶叶厂应运而生,主要生产红茶。

这是一段令人难忘的岁月。作为云南省8个茶叶基地之一,腾冲红茶几乎成为了一张名片,不仅内销红火登上了国宴的舞台,还能出口创汇,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茶厂的纯利润每年就高达百万,成为腾冲县支柱产业。“由于茶厂效益好,能够进入茶厂当一名工人成为那时很多腾冲人的愿望。” 李友芬说。

那时的腾冲红茶并不愁销,甚至漂洋过海赢得荣誉。那时,很少有人看到危机所在。李友芬曾担任红茶厂厂长,她深有感触地说:“老国企就是这样,上面要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好,旱涝保收,也造成了大家思想惰性,没有创新,所有的因素在日后成为了腾冲茶叶一个沉重的包袱。”



执着于好茶是对还是错?

1980年代,国家在进行地理勘测航拍时,意外地在腾冲发现大面积原生态古茶树。这一惊人的发现,让当时还在腾冲茶厂当工人的李友芬激动不已。既然有这么好的资源,决不能辜负这一杯茶。

从学徒到厂长,从门外汉到权威专家,无论市场如何变迁,李友芬始终钻研的只有一条:不管产量,但一定把茶做好。但由于茶叶进驻门槛较低,一些小散弱的民企为了抢夺市场的先机,放弃了质量,一味追求数量,加之仿冒的增多,整个茶叶市场进入了无序竞争的战国时代。

“业内人都知道腾冲有好红茶,可是这么多年来,腾冲红茶显得默默无闻,这不失为一种遗憾。”腾冲红茶的现状,让李友芬十分纠结。

李友芬说,在腾冲,单靠一家企业的力量做起腾冲红茶的品牌太难了,在幕后,腾冲红茶是作为娃哈哈冰红茶的原料,可人家品牌上,从来不会出现腾冲红茶的字样。她最终不得不思考:腾冲旅游业如此发达,一个值得与世界分享的好茶却少人知晓,只做好茶,不懂营销,是不是方法错了?



腾冲红茶想再次走向世界

“其实,红茶制作并不费时间。”李友芬说,“从树上摘下来,用20多个小时萎雕定性以后,再进行揉捏,让茶细胞破壁,然后根据不同茶的不同特点进行发酵,一般2到3天便可制成。”看上去,仅从时间而言,腾冲红茶似乎有了走向世界的一大基础:生产快速。“但是,从工艺上红茶生产要求的技术含量非常高,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工人才能很好掌握标准要求,也才能制作出口感好、质量高、安全健康的茶饮品。”

可腾冲红茶又不得不陷入一个悖论:古树茶产量并不高。腾冲绮罗茶业有限公司拥有着上千亩茶山,1000多棵古茶树年产量只有七八吨,加之种植了70多年的台地茶,每年产量也只有30吨左右。“贵精,不在多。”李友芬说,腾冲红茶要做出高品质,不需要往量上充。

“洛杉矶华人协会一次就跟我们预订了上百公斤茶,因为他们知道我们的品质。”王桂萍说。走精品路线,成了腾冲红茶要迈向世界的第一步。在李友芬看来,如今,只要一个跳板,腾冲红茶便会以其品质回归到大众视野。

这个跳板在哪里?作为传统茶业专家,李友芬在积极地思考着,而新入主腾冲红茶行业的王桂萍们将眼光放在了电商上面,“除了传统的方式外,我们也在积极准备在天猫上出售我们自己的茶叶产品。”

腾冲旅游界的资深人士戴斌告诉记者,“如果在挖掘腾冲红茶文化上多做点文章,用文化作为腾冲红茶最亮丽的包装,我相信,腾冲红茶有一天会行销世界。”

记者 崔敏 李继升 摄影报道(春城晚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首页

论坛

导读

我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