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米花 发表于 2012-6-7 11:12:16
|
显示全部
鲁迅妙论茶
鲁迅爱茶,经常一边构思写作,一边悠然品茗。他当年客居广州。称赞道:“广州的茶清香可口,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谈。”因此,当年的广州陶陶居、陆园、北园等茶居,都留下他的足迹。他对品茶有独到见解:“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首先就必须练功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感觉。”
郭沫若咏茶
郭沫若从青年时代就喜爱饮茶,而且是品茶行家,对中国名茶的色、香、味、形及历史典故非常熟悉。
1964年,他到湖南长沙,品饮高桥茶叶试验站新创制名茶一高桥银峰时,大为赞赏。对高桥银峰的色、香、味、功效给予高度评价。郭沫若每到外地,总把品茶看作是生活一大乐趣。1964年7月,他曾到广州北国酒家饮茶,赋诗—首:“北国饮早茶,仿佛如在家。瞬息出国门,归来再饮茶。”他的诗篇中多与茶有关,如《陪外宾到武夷山与黄山欣赏名茶名胜》、《题文君井》等。
林语堂的“三泡”说
现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是闽南漳州人,受闽南功夫茶熏陶而善品茶。他根据自己喝茶经验,提出“三泡”说:“严格地说起来,茶在第二泡时为最妙。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岁女郎,而第三泡则是少妇了。”以佳人喻茶,新颖而富有情趣。明代许次纾也有“三泡”说法,他在《茶趣》中说:“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
老舍品茗著《茶馆》
当代文学家老舍是位饮茶迷,还研究茶文化,深得饮茶真趣。他多次说过一段精辟的话:“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本来中国人是喝茶的祖先,可现在在喝茶艺术方面,日本人却走在我们前面了。”为促进我国茶文化发展,他以清茶为伴,文思如泉,创作《茶馆》。通过对旧北京大裕茶馆的兴衰际遇,反映从戊戌变法到抗战胜利后50多年的社会变迁,成为饮茶文学的名作,轰动一时。
品茶行家秦牧
文学家秦牧从小接触功夫茶,练就了过硬的辨茶功夫。广州的茶叶公司举办茗饮雅会。常请他去品评。
1967年夏至1970年秋,当时任《羊城晚报》副总编的秦牧与广州各报总编一起,被集中在广州一座干校接受审查。“老总们”忽发奇想,要对各自所带茶叶评出高低,推举秦牧担任评茶师。秦牧对各人茶叶一一品评,最后评出一位副总编所带的西湖龙井为冠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