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叶子已经在撬动整个武夷山农业、工业、旅游业三大产业的发展。这还只是开始,一个好的开端,而后续所要做的是要让这片叶子带动武夷山市特别是其周边县市的发展。 武夷山市周边的9个县市,特别是建瓯、政和等地都是历史悠久的茶产区,茶种丰富、品质优良,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由此要衍生出一个“大武夷”的概念,把武夷山及周边茶区的资源整合,共同进行武夷茶的推广和营销。 近期,茶学专家、武夷学院院长杨江帆团队历经3个月推出的《武夷国际茶文化艺术之都的建设规划》——中的“序曲”,敲响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交响乐章。 “这将是一场文化力经济的盛宴,也将是茶文化经济的一次空前实践,它将整合武夷山现有和将开发的各种资源,为闽北发展注入强劲的文化推力。”杨江帆说。这个致力先行的规划,并非空穴来风,它的背后是福建省提出的“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区域经济软实力”的“鼓点”,是集悠久的茶历史、丰厚的茶文化积淀、优质的茶叶品类、众多的茶机构、发达的茶产业于一身的大武夷茶区。 “此项建设规划,跨度10年,预计总投资15亿元。以茶业产业集聚为特色,为武夷茶业在全国的经济版图上找到一席之地。”整体项目分3个阶段。2009年至2012年为第一阶段。完成整体项目的茶业布局;2012年至2015年为第二阶段,完成10个项目的主体工程,并发挥效益;2015年至2019年为第三阶段,对整体项目运作进行完善、提升,推广营销“武夷国际茶文化艺术之都”的城市理念。 重拾茶业旅游的价值,杨江帆和他的团队引入了一系列新的旅游形态,如工业旅游,让游人到茶厂体会做茶的乐趣;养生旅游,建立茶叶养生馆,在餐饮、保健、休闲等方面,让游客体会各种茶养生项目。 武夷山及周边县市茶类齐全,产地环境优越,栽培与加工历史悠久。茶文化积淀深厚,茶文化发展的基础好、优势强、潜力大。以武夷山为中心,辐射到周边县市,延伸出“大武夷”的概念,共同打造武夷茶品牌。近年来,南平市确定了以武夷大红袍为主导品牌,带动其它地方茶叶品牌共同发展的闽北茶产业发展思路,组织全市力量,统一打响大红袍品牌,通过通力协作,提高大红袍的质量和生产能力,走扩大生产规模和产业化之路。如今。大红袍身价倍增,效益直线上升。在发展大红袍作为主导品牌的同时。也辐射带动了周边茶业的发展:建瓯主打建瓯水仙;松溪主打松溪绿茶;政和主打政和白茶、政和功夫茶。 建瓯跟武夷山其实同属于闽北乌龙茶的生产基地。建瓯跟武夷山整个茶叶的品质特征,还有销路销区很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北苑茶、建茶跟武夷茶是息息相通的,武夷山茶文化,应该是大武夷的一个茶文化,是北苑茶的发展,还有周边的历史渊源结合在一起,才形成现在的武夷山茶文化。大武夷的茶文化就是闽北的茶文化,代表了中国茶文化的经典,估计今后一段时间,武夷这个品牌会越来越响。在今后打造的大武夷概念里,把建瓯茶融入到武夷茶品牌中,充分用武夷茶品牌带动建瓯茶产业的发展。 福建省有三大工夫茶,政和工夫是排在第一位的;政和白茶可追溯到唐末宋初,当时在政和生产的银针茶备受推崇,被文人誉为“北苑灵芽天下精”。对当地人来说,他们希望政和好茶能为更多人了解和喜欢,而融入大武夷茶,借助武夷茶品牌走出闽北走向全国各地便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 目前,在武夷山周边县市已有“武夷岩茶”、“政和白茶”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已累计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贴1000万枚,已建武夷岩茶、水仙茶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在建自茶、松溪绿茶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有2家企业开展良好农业规范(GAP)试点项目。全市已基本形成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相配套。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茶叶农业标准化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