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默认红色 灰蓝 淡绿 青色 咖啡色 蓝色 黄色 紫色 淡黄

党报解读三个茶农转型故事:好生态与好日子都要字号

茶叶产地批发 发表于 2013-3-24 16:09:56 | 显示全部
 武夷山市星村镇,沿九曲溪上溯,分布着星村、黄村、曹墩、红星、洲头、朝阳、程墩、桐木8个行政村,人口16000多人。近年来,正当这里的人们越来越感受到茶给他们带来的好生活,并大力种茶、做茶时,当地政府却以前所未有的高压态势打击违规开垦茶山、破坏生态的行为。山,不能再开,茶,不能新种,世代以种茶为生的村民对此如何看待呢?他们又能否在保护生态和致富发展上寻找到平衡点?本文通过三个人物的“转型”故事,对此进行解读。

  黄正华:建有机茶园,发展生态农业

  “我要把茶园里所有的生产道都种上丹桂,进茶山的1050米道路打成水泥路,将这400亩茶园建成高标准的生态茶园和水土保持的典范。”20日上午,站在武夷山市星村镇黄村石源垄自然村的一片茶园里,村支书黄正华信心满满地说。

  与黄正华规划同步进行的是,沿山涧边,一人多高的丹桂树苗已种好,工人们正在茶园的生产道上种桂花树,水泥路的路基正在铺设石子,“我计划在这片茶园设置10台太阳能捕虫灯,建设10个蓄水池,对茶园进行喷灌。”黄正华说。

  其实地处石源垄天湖山的这片400亩茶园,黄正华只有70亩,其他300多亩分属30多户村民,让黄正华下决心建有机茶园的,是武夷山市对违规种茶的高压打击态势,仅2012年全市就整治茶山1.12万亩,整个九曲溪上游林木禁伐,山禁开,生态是武夷山的高压线。

  “现在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我相信安全有机的茶叶,价格一定能卖得更高。”他说。他建有机茶园的行为得到省、当地财政部门的补助64万元,这也更增加他建好有机茶园的决心,还自己配套了18万元,他说:“等条件成熟,我还要在山顶建休闲茶庄园,把这里打造成集休闲、旅游为一体的观光茶园,向更深层次要效益。”

  曹春城:“傍大款”开发新产品

  “去年,我的合作伙伴开发"老记·金花大红袍"就花费了600万元。”3月20日,在曹墩村的老记春城茶厂,老板曹春城指着《解密“老记·金花大红袍”》册子说。

  有20年做茶经验的曹春城是曹墩村地地道道的茶农,有茶山600多亩,年产精茶5万多斤,虽有一些固定客户,但每年的茶叶销售仍是大问题。2011年4月,他与老客户中国老记茶业集团签订了终身合作协议,成立北京市武夷山老记茶业有限公司,将自己的春城茶厂作为老记茶业的生产公司,负责为老记茶业生产品质优良、健康安全的武夷岩茶,老记茶业则负责全部产品的销售和研发,“老记·金花大红袍”就是该公司以大红袍为原料,与国内茶叶科学、菌物科学、食品科学、预防医学、天然药物等领域的著名专家团队,历时3年联合攻关研制出的产品。

  “这种运作模式,表面上看虽然茶叶销售单价不高,但效益更高,不需要跑市场,没有风险,没有库存,可以一门心思抓生产,提高制茶工艺水平。”曹春城分析。

  为了保证提供给北京公司茶叶的品质,曹春城很舍得投入,在茶园管理、生产把关、产品检测上都严格要求,每年产品送检的费用就花3万多元。企业请的做青、焙茶、炒茶专业师傅就有15人,师傅的最高年薪达25万元。

  在自己“傍”上大款的同时,他也将这一模式尝试复制到村里的2户茶农家,派出专业师傅帮助他们做茶,生产的产品全部收购,大大提高了茶农的效益。

  “我们也知道茶山开多了,生态毁了,茶叶也没价了。”曹春城说。前年,他一片山场周边的100多亩杉木林到期,村民要砍伐,为了保住这片山林,他自掏30多万元买了下来,他说如果林子砍了,这片茶园也就没价值了。

  林士有:政府严控倒逼提高做茶水平

  林士有的勤劳在黄村是有名的。

  3月20日清晨6点多,他就到溪前的一片茶园指导工人们做事,看茶园里茶叶发芽情况,“我的凤凰单枞4月5日就可以开采,不过量不大,只有1000多斤青叶。”林士有兴奋地告诉记者。

  其实认识林士有是6年前的事,当时他租借村里的旧电影院生产很少的茶叶,事事亲力亲为。而今他的九曲溪前岩茶厂不仅盖起了1500多平方米的厂房,购置了小车,而且茶园面积扩大到500亩,年产量达2万多斤,茶叶品种达15个。

  看着村民违规开垦的茶山被拔除并补种上阔叶树苗,林士有明白以扩充茶园数量来增加效益已行不通,便在原有的茶山上做文章。2009年,他从别人那里购买了200多亩茶山,看到茶山上茶树不成片,又全是水仙,他狠狠心对茶园进行品种改良,将茶树全部砍掉,种上价格高、数量少的金观音、黄观音、奇丹等小品种。在肥料的选择上全部施有机肥和菜饼,以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虽然这样茶山管理的成本会增加1.5倍,但茶的品质大大提高,做出好茶的机率也大大增加。”林士有说。

  如今,林士有对提高制茶工艺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每年做茶时他都会将每片山场茶叶的制茶时间、天气情况、进筒时间、摇青时间、发酵时间等等,一一记录起来,然后进行对比,寻找每泡茶的缺点、优点,以确保自己在第二年做茶时扬长避短。也正因为他的执着精神,使得他在参加各种茶赛事时成了获奖大户,去年茶博会,他的大红袍就获得“茶王”,在茶王拍卖会上,以500克35000元拍卖成功,“如果每年都能做到这样的好茶,何愁效益不高。”林士有笑着说。

  记者手记:黄正华、曹春城、林士有只是武夷山茶农在“绿色转型”中的三个缩影,他们主动作为,突破瓶颈,在好日子和好生态中寻找平衡点,值得称道。对武夷山这个世界遗产地来说,保护生态是当地党委和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个武夷山人的义务,更是良心所在。正是基于此,武夷山对积极进行“绿色转型”的茶农给予鼓励和支持,在产业发展的大布局上更加注重典型引领,以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良好局面,让茶农从产业链上得到更大的效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首页

论坛

导读

我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