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香 发表于 2014-10-28 15:00:51

秋茶难觅“宜昌味” 提升宜红茶地位成新课题

   西湖龙井资讯平台10月27日讯:金秋十月,由宜昌市农业局主办,宜昌市红茶产业协会和鑫鼎集团承办的“鑫鼎杯”宜昌红茶斗茶大赛暨长盛川首届茶文化艺术展于10月19日在夷陵广场举行。当前,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提升绿茶、振兴红茶”战略的意义何在?宜昌秋茶市场在哪里?现代人饮茶消费习惯是否发生了变化?本地茶企如何转型应对?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产量比例少 多出口国外 本地市场少见本地秋茶

    近日,市民王先生外地的同学到宜昌来玩,王先生便想购买一点本地秋茶给同学品尝,没想到问了许多茶店他都没买到。其中一家茶店老板这样说:宜昌茶叶主营的是春季绿茶品牌,是不适合做秋茶的,而且现在一般都有了专业的保鲜仓库,一年四季都能销售,所以没有推秋茶。

    据说有句民谚:“春茶香、夏茶涩、秋茶好喝无人摘。”春茶,经过一个冬春的休养生息,营养丰富,品质最好;夏茶因温度较高,生长期短易老化,品质较差;而秋茶期温湿度等气候因素适宜茶树芽叶生育,滋味醇厚,且带特殊栗香,故本地叫秋香茶。

    10月21日,记者从宜昌市农业局和商务局了解到,宜昌市是农业部规划的“长江上中游特色和出口绿茶重点区域”中的“鄂西武陵山和宜昌三峡名优绿茶区”,全市适宜种植茶树的区域广阔,从低山平丘到海拔1200米左右的区域都有茶叶种植,以绿茶生产为主,红茶、黄茶等其他茶类生产为辅。全市春夏秋茶产量比例为4:4:2,秋茶产量约为12000吨。

    宜昌市农业局经作科科长曾令相称宜昌夏秋茶的种类比较多,前两年是以红茶和出口绿茶为主,现在又有了黑茶。像宜昌鑫鼎集团目前原料存储就有六七千吨。红茶主要是出口到东欧、西欧一些国家,绿茶是出口到非洲,黑茶则是边销到一些少数民族、游牧民族地区。

    市民简女士是茶叶爱好者,对宜昌茶叶市场也有些了解。她说本地绿茶不易饮秋茶,因为农残和重金属含量比春茶高,这也是为什么本地秋茶无人采摘的原因之一。“宜昌本地茶都不推秋茶,反而是外地茶,比如铁观音、普洱在推秋茶。”

    饮茶习惯靠引导 消费者选择多元化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茶叶消费趋向多元化,在保持绿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国内红茶等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市民项女士以前一直喝少量的绿茶,后来听说秋冬季喝红茶可以养胃,便尝试喝起红茶来。市民翟先生有一些卖茶、好喝茶的朋友,互相感染,他也开始喝起普洱来,还经常在微博上晒图、分享心得。“以前喝绿茶是因为本地的绿茶多且质量不错,现在发现其他种类的茶叶也有卖的,而且养生方面也有作用,所以就开始购买红茶、普洱茶。”

    10月23日上午,记者在东山大道采花茶城看到,一家家茶叶门店里销售的茶叶种类都不少,大部分是本地绿茶、红茶,但也有铁观音、普洱等茶。一家门店前,几个人正在大簸箕里择拣铁观音。

    草木人茶叶店内,来了几位大连人,他们刚刚参加完宜昌的钢琴节,准备买点茶叶、茶具回家。在店主的介绍、现场泡茶、品尝以后,最终,他们选择了普洱和本地毛尖。店主成利告诉记者,本地人八成还是习惯喝本地绿茶,品尝其他的茶主要还在于市场引导。“像我一些朋友近些年就开始尝试喝红茶和普洱茶,也可能和我这里卖的茶种类有关系。外地人来买宜昌茶的多,像刚才那位是要带回去送人的,觉得毛尖泡开后形状很好看,就买了。今年十一来了很多外宾,他们喜欢买红茶。”成利说。

    另一茶叶店老板陈先生告诉记者,市场的需求多元化,但是他觉得宜昌茶企业、茶商还是要把本地的茶叶做好,占据市场主导。

    品牌化 做服务 回归本质 茶企转型、创新应对市场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国家相关规定的颁布,本地高档春茶的销售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各茶企也纷纷进行调整转型和创新、服务,或者出口国外,真正将茶叶消费回归本质。

    10月24日,萧氏集团办公室主任向清华告诉记者,他们今年高端茶销售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中低档茶销量大幅上升。他们在主推绿茶、红茶的基础上,又相继推出白茶、黑茶、铁观音等品类。在战略转型上,萧氏集团以茶叶为主,衍生出茶饮料、茶食品、茶籽油、茶餐饮、茶粉体等系列产品。同时,积极开拓国外市场。以往,他们的散茶是通过进出口公司走向国际市场,利润薄,近期将首次实现品牌茶自营出口到非洲等国际市场,茶叶的附加值增大。实体店与网店并驾齐驱,拓宽销售渠道。“茶叶消费逐渐多元化,关键在于引导。像网店消费群体趋向于年轻化,他们比较喜欢花茶等。”向主任说。另外,他们的营销服务模式也在转变。以前专卖店卖茶叶就只是买卖关系,现在他们将卖茶、品茶、赏茶、以茶会友、商务活动、茶艺表演和培训等结合在一起,吸引了更多的客人来。“在宜昌,我们觉得茶叶的前景还是好的。走平民化、市场化路线,让茶叶回归本质。”向主任说。

    宜红茶叶公司相关负责人称宜红春茶以名优茶为主,秋茶则是大众茶、出口茶,出口到欧美国家。现在人们逐渐接受红茶消费理念,他们公司做的是老品牌,有固定的客户和市场,国外市场大。虽然原料在上涨,但是成品价格变化不大。“红茶有特殊的工艺,原料中的农残过高无法改变,但是卫生指标等方面我们可以加以改变,并尽量少施农药;加大科研力度,重点攻关清洁化生产、自动化生产,研发适合现代人群口味的红茶,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各位同行维护产业,把‘宜红’品牌保护好,将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农民增收 实施“提升绿茶、振兴红茶”战略

    据了解,近年来,在保持绿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国内红茶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宜昌红茶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当前,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提升绿茶、振兴红茶”战略,在加快提升绿茶效益的同时,把振兴红茶作为宜昌茶叶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来抓,对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局工作人员算了个账,红茶的主要原料为夏秋茶,而目前宜昌市夏秋茶利用率不高,按照中等产量的茶园春夏秋三季亩产500公斤鲜叶计算,宜昌市茶叶鲜叶每亩还有140公斤的增长空间,若全部用于加工红茶,按当前夏秋茶叶鲜叶收购均价3元/公斤计算,亩均将增收420元。

    而且,宜昌市发展红茶具有三大优势:一是文化底蕴深厚。“宜红茶”原产于宜昌,历经150年以上的历史沉淀,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二是资源优势明显。宜昌具有适应红茶生产的独特地理气候条件,适宜制作红茶的大叶种及群体品种种植面积约45万亩,占茶叶总面积的60%。三是产业基础扎实。全市现有1068家茶叶加工企业,除湖北宜红茶叶公司常年加工红茶,产品远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外,近几年萧氏集团、采花集团、邓村茶叶等一批龙头企业也着手开发中高档红茶,并取得一定成效。

    宜昌市委、市政府和农业部门将从三个方面“振兴红茶”。一是将加工工艺进行改善,提升品质。和农科院等科研单位进行合作,和萧氏、采花等核心企业联合优化工艺参数;二是扶助加工企业,给予资金补贴,鼓励他们引进新工艺,提档升级;三是打造公共品牌,通过成立产业协会、开展斗茶大赛、博览会,调动茶企积极性,不断开辟国内国际新市场。力图经过3到5年的努力,将红茶的产量比重提升到30%—50%,对于提高茶园资源综合利用率,进一步优化茶产业结构,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深远的意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秋茶难觅“宜昌味” 提升宜红茶地位成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