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怡情 与武夷岩茶结缘(散文)
西湖龙井资讯平台11月3日讯:武夷岩茶除了拥有独特的岩韵品质,浓郁的茶汤,甘馨的口感外,自然也少不了那些精湛的制茶工艺,有关历史的积淀,以及对文化的传承。古先贤们早就告诉世人:茶可以诠释哲理、可以演绎历史;茶能够关怀生命、能够升华情怀。本期,资深茶人张喜玲老师就将继续为读者解读武夷岩茶的种种。得茶要细细品尝,方解个中滋味。总有人把武夷岩茶的味道比喻为‘男人味’。这种硬朗霸气的气质来自丹霞地貌的武夷山,多年冲积的腐殖质风化岩土壤,加上以天然地下泉水灌溉,令这里的茶叶别有一番鲜美甘怡。
回溯历史,武夷茶事见诸文字是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后来唐朝的孙樵写了《送茶与焦刑部书记》,“晚甘侯”遂成为武夷岩茶最早的茶名。宋代中国制茶技术进入变革时期,饮茶习俗风靡一时,此时的武夷茶作为北苑贡茶的一部分,被运往建州进贡,这样就有了名动一时的“建茶”与贵如黄金的龙团凤饼。武夷山下的御茶园见证了昔日的忙碌与辉煌,遇林亭的古窑地址也在悄然诉说一段尘封的往事。由此出土的宋代黑釉、青釉等瓷器茶具,质地之精美实属罕见,为武夷山茶文化发展史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岩茶,不仅是指茶树长在山岩之间,更是指一种独特的制茶工艺。清朝梁章钜在《归田琐记》一书中曾赞到‘武夷焙法,实甲天下’。只泡一杯茶,闻香品韵,你就能知道这茶中贵族,不是几代就可以炼成的。
武夷岩茶的工艺精细而复杂,在乌龙茶中,都是十分独特的。现在岩茶仍然保留了传统的制作工艺,基本工序包括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火焙,其中以做青和火焙最为关键、独特,也最见师傅的功底。做青是通过多次反复摇青和凉青来完成,在动静之中,茶叶内含物在不断转化、聚合和缩合,并重新分布,并形成了花香、果香。根据茶树品种、季节、气候等条件的不同,做青的要求也不同,这就要通过制茶师傅多年的经验来判断了。
岩茶有“十焙胜黄金”之说,强调了其炭焙工艺的特殊性。通过多次烘焙,茶的内含物不断转化成有益物质,形成岩茶的品质和特色。其中,轻火岩茶的香气高,以花香为上,以茶水中类盖香为上,岩韵表现较弱,初品岩茶者宜选。中火岩茶的香气幽,以花香为显,茶水较醇久厚,岩韵表现适中。初品级茶客较喜之。高火(足火)岩茶则开泡火香冲。茶质香气含蓄以果香为上,茶水醇厚,岩韵表现强。对岩茶有一定喜好者最爱。
整个武夷山,儒、释、道“三教”相互交融是不争的事实,所谓‘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正是讲的这层渊源。
武夷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它以博大的胸襟和非凡的气度,同时接纳了儒、释、道三大教派,形成了三教同山、三花并蒂的独特文化构筑,展示了武夷山巨大的兼容性和厚重的生命内蕴。武夷茶文化的产生、发展和繁荣,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赢得了全面的舒展。三教饮茶论道,感悟人生,共赞武夷茶,把各自的教派宗旨融进茶道的精神,为武夷茶文化的发展注入了一泓生命的清泉,也打开了一扇精神世界的窗口。
饮茶得道就是在清静的环境中,用安宁的心情,熔炼出“道”的内涵。饮茶得道根本上是以饮茶为载体的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它超出了对茶本身的色香味的品尝,进而把饮茶与饮食文化、医药文化、养生文化、礼仪文化等不同领域的文化结合起来,升华为茶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之总和——茶文化。
好茶跟好人一样,做一天好人谁都可以,但要一辈子做好人那就难了。有的茶尽管清香,但只是一道、二道就没味道了;有的茶滋味不错,但泡不了几道,水味就出来了。
在所有茶类中,武夷岩茶的文化积淀是最深厚的,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精益求精的加工工艺所造就的优异品质不无关系。武夷岩茶的品种等级是所有茶类中最复杂的,茶人穷极一生也不敢说真正玩透它。这是因为武夷山景区方圆七八十平方公里,六六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天时地利人和诸多因素组合在一起,加上品种、加工方法,才会形成武夷岩茶丰富多彩的口感。
岩茶常识知多少
四大名枞: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大红袍
白鸡冠:芽叶奇特,色泽浅绿微黄,与老叶形成鲜明的两色层,像白锦鸡头上的鸡冠,故名白鸡冠。
铁罗汉:原生长在慧苑岩内鬼洞中,树型壮实,叶长。治病有奇效。
水金龟:据说该茶树原产于天心岩杜葛寨下,后被大雨冲至牛栏坑头的半岩石凹处。兰谷岩主就势凿石设阶以蓄之,并命名为水金龟。
大红袍:由母树大红袍中的某一品系单独扦插繁育栽培后,单独采制加工而成的大红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