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绿茶之王”的价格迷雾
制图:柴立青较高端西湖
龙井价格构成
销售价格
收购价格
茶农初始成本
(未包含土地使用成本)
一斤龙井茶可冲泡
3000元÷150杯=
记者 李稹
去年18万一斤成交的头茬龙井赚足了眼球,今年却遭遇了价格滑铁卢。
杭州西湖龙井茶叶公司总经理戚国伟倒是高兴:“18万不过是个噱头,终于可以不用炒作天价龙井,我们都松了口气。一说龙井茶要几千、几万一斤,把市场都搞乱了。”
价格,龙井茶的一根敏感神经。太高,成了天价的噱头;太低,又伤了品牌的筋骨。把“绿茶之王”笼罩在价格的浓雾中,这样的市场如何看得懂?
龙井茶到底贵不贵?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老底子就包含在开门七件事里。不过这两年“绿茶之王”的龙井,总和“奢侈、昂贵”的形容词连在一起,再加上真货假货的担忧,让大家对西湖龙井望而却步。
龙井茶到底贵不贵呢?戚国伟以3000元/斤相对高端的龙井举了个例子。同样是3000元/斤,一瓶白酒一个晚上就能喝完。而一斤茶,可以泡150杯,一个人一天喝一杯,可以喝5个月。平均算下来是20元/杯,而连锁咖啡店里一杯普通咖啡豆制作的咖啡,大概也要35元。
戚国伟认为,这么算下来,其实一般人都能消费得起。“龙井虽然贵为绿茶之王,但真不是奢侈品,这两年被误读了。”
但记者在城西一家IT人员集聚的写字楼内调查,发现一个办公室20多个员工,80%是80后,没有一个人喝龙井茶。“龙井茶很贵啊,根本想不到去买。”他们日常喝的,大多还是选择袋泡茶或是咖啡。他们还是几乎一致地表示,几十元一盒的袋泡茶能喝个把月,3000元一斤的茶叶,虽然也买得起,但自己一下子掏腰包还是舍不得,另外也没有品绿茶的习惯。
解构一斤龙井茶的初始成本
葛维东是西湖区的“炒茶王”,多次得奖。拿他做样本,因为他算是地道的茶农,一年收入基本靠4亩高山茶园。4亩茶园通常能采春茶160斤左右。
茶园的成本包括雇佣采茶工,今年的采茶工从去年的90元/天上涨到了100元/天,葛维东家雇了5个采茶工,每个采茶工每天能采1斤茶,也就是一斤茶的采茶成本是100元左右。其他的成本葛维东掰着指头列了一下:4亩地农药、肥料、种植、电费等成本折算起来在30元/斤左右。这个“账本”里没有包括土地的成本。
这样我们就能大致算出一斤产自“万担茶乡”的西湖龙井初始成本在130元上下。当然随着西湖龙井茶的产地不同、品种不同,价格变化幅度也很大,这个数据只是个平均数,作为参考。
葛维东家的茶叶由于品种好、炒制的形色也棒,所以很多都是回头客,从内蒙古、大连等全国各地的茶庄都会到他家来收购,今年也不愁卖,品质好的基本都收走了。
收购的价格一般在多少呢?还是那句话,“茶叶因为品质不同价格幅度也相差大,在200元/斤-1000元/斤都有。”葛维东一家子一年的生活收入主要靠卖茶,能赚7万元左右。
那市面上茶庄收购茶叶后又能卖多少钱呢?“至少3-4倍,”葛维东说,“有些特别好的甚至能卖到4000元/斤。”
当然,茶庄也有成本包装、店面费、人工费等,是否虚高也很难一概而论。
和大多数农副产品一样,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的桌上手上,价格火箭般翻升的“奥秘”,没有人能说得清楚道得明白。
“很多人都呼吁,继续为龙井茶提供价格标准。”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余继忠说:“但从目前看,还是应当区分对待,也就是双重标准。相对品种稀少的精品茶叶,依然应该走‘个性化’的路子,价格相对较高,消费层面也能接受。而面对大众的,确实应该出台更为规范的定价标准,让人们能放心、明白买茶。”
今年有报道说单位买茶少了,茶价下降了,那“茶价”所指的主要也是指高端茶叶。戚国伟坦言:“高端会所、酒店的订单是明显少了。不过最贵的茶叶还是维持在一斤五位数。”
普通百姓买茶,多少价位合适呢?余继忠给出了今年西湖龙井新茶的参考价格是:“基本上在500-1000元/斤。”
为什么每年都说
龙井茶减产?
采访时,龙坞的一户农户走过来,听说我是记者很不高兴:“前几天霜冻,我们龙坞茶山几乎都没茶叶可采了!一个龙坞至少损失上千万。你们写新闻就知道去追那些新茶一斤拍了几万块,那今年我们的茶叶被霜冻死了大片,你们呼吁不呼吁?”
了解才知道,老人叫孙乃岗,主要种的是西湖龙井价格相对便宜的平地茶种,收购价格在百元左右/斤,今年减产至少四成以上。
查阅一下网上的新闻,2012年由于“平均雨量偏多,减产两成”;2011年由于“遭遇倒春寒,减产成定局”;2010年由于“雨雪加持续偏低气温,清明后产量减三成……为什么年年西湖龙井都说减产?是和“万元龙井”异曲同工的价格炒作吗?
余继忠分析认为,今年开采时间早,明前茶产量并未减少,反而比往年有所上升。
但由于霜冻所带来的天气影响,西湖龙井春茶的总体产量可能会有所降低:“产量是由市场供需来决定的,茶农一般会以4月15日左右为判断时间。如果15日前销量好,将会继续开采。如果销量平平还有库存积压,考虑到成本等因素就会放弃采摘,产量自然就会下来。”
“往年媒体报道的产量下降,指的是一个特定的时间段,比如明前茶的产量。产量多少其实很难做出统计。大家不应该通过产量来判断是否购买,而应该看品质。”余继忠说,“今年的茶叶品质较往年反倒有所上升。因为清明前后一直温差较大,白天日照充足,晚上温度在10摄氏度以下,茶芽生长缓慢,养分储备会相对提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