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命名有“茶洞”
http://www.jjqtea.com/uploads/allimg/120508/1-12050Q13454T3.jpg茶洞:“在接笋峰下,从伏虎岩东行,沿着修竹夹立的曲径;盘上小岭,再穿过巨石垒叠的石门,眼前出现的一个幽深绝尘”的佳境,它就是“茶洞”。
茶洞先前是有好几个名称的,一曰玉华洞,一曰升仙洞,一曰幽微碧玉洞。其所以终于以茶命名,据传,原因在于洞内产茶“甲于武夷”。清代隐居茶洞的李卷曾题诗云:“乳花香泛清虚味,旗枪浮绿压醍醐。”赞美的就是茶洞之茶。如今洞内依然有一片老气横秋的茶,其茶味不逊于其他岩茶。
抬头且看,茶洞门口就有匾额刻着“峥嵘深锁”四个大字。以示意人们:“深锁于茶洞幽奥之境的尽是峥嵘奇观,气象森然。”这是清人重修茶洞而题刻的。明代万历年间初建时候,并非如此。当时是由“伏虎岩”侧石门入口,逾小岭,又巨石相椅如门,进此有坊,题曰:“仙凡岐路”却不知何故寻(不久)废了。
武夷自古本为“仙窟”,依照《茅君内传》称:仙家有三十六洞天,武夷乃“第十六洞升真玄化之洞”,相传它就是当年武夷君所居的洞天仙府。
茶洞境内真真是别有洞天,走进天然石洞内,举目仰瞻,其南是直插云霄的接笋峰,隐屏峰,玉华峰;其东则是仙游峰;其北乃清隐岩、天游峰、仙掌峰。诸峰皆削壁环峙,井然有序。而在仙掌峰的山背后,更有雪花泉、澹泉和玉华泉合流在一起,直往山前涓涓而下。待到山前之时,则聚然迸发出雷轰电激般的千丈瀑布,倾注于仙浴潭中,其神异之殊态,不可名状。就在这仙浴潭畔,有一块沃园生长着葱菁的小灌木丛,那便是茶圃的所在。茶圃陀螺夷旷可六七亩的盆谷,尽在诸峰反复环抱之中,这就是茶洞腹地,如此幽微碧玉洞天,世间还能到何处去寻觅。
无怪乎,往昔多少道派羽士,络绎来此栖居,为他们的仙隐之所。茶洞虽方圆咫尺,竟先后辟有元元道院、清真书院、云窝书院、留云书屋、晚霞居、煮霞居、望仙楼、小隐堂,明末学者黄道周筑“晚甘居”隐居于此。此类栖馆道院,不一而足,它们都构筑在那些丹崖翠岩、神剜鬼刻、古木苍藤,胶葛蒙翳,并且笋茶遍处皆是,随处可取,猿鹤结邻的险峰奇巅之上,仙茗奇绝,其中尤以接笋峰仙居最为险绝。
就在奇绝接笋峰巅上,道人汪痴颐竞于此筑隐栖下,直到终年,山志里是这样描述的:“顶上石台如砥,约二三亩,二道人结小茅庵以居之。其一出而供茗接谈,其一面壁问而不答,亦不施礼,已三年矣。且云痴颐脱形后,即凿石为塘,盖裸葬下焉云云”。
据史料记载:昔日茶洞一带所产之茶,有“甲于武夷”之说,清乾隆帝为太子时写有《冬夜烹茶》诗云:“建城杂进土贡茶,一一有味须自领。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葵花玉夸旧标名,接笋峰头发新颖,灯前手擘小龙团,磊落更觉光炯炯”。盛赞“就中武夷品茶最佳”,就是由于接笋峰茶发新颖。都云武夷茶曾得皇帝赞赏,只是传说,惟“接笋茶”真真实实是皇帝(乾隆)钦定为“武夷品最佳”啊,有据可查,不是“茶仙”说道,应不为虚。今武夷岩上岩茶研究所的“岩上大红袍”,便是由此发掘的商品,其品不逊于九龙窠大红袍的韵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