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王国九龙窠
http://www.jjqtea.com/uploads/allimg/120508/1-12050Q13I9328.jpg武夷山九龙窠是一个幽奇深邃峡谷。九座石骨嶙峋的岩峰,犹如九条将要腾空而起的游龙,蟠绕在它的两旁。谷中怪奇的岩石,横卧竖立,构成了大大小小的沟壑。而从岩缝中渗出的涓涓细流,则汇为喧闹的山涧,穿过乱石,曲曲折折地向东流去。这里布满了一片又一片、一层又一层的茶园,真是满谷春色,一派生机盎然。然而,更为希罕的却是那一丛丛、一簇簇珍奇的名丛,它们或立岩凹,或倚水边,或伏崖下,或躲于洞口,或离踞峭壁之上,简直就象不同风格的盆景,争奇斗巧,各异其趣。而誉满中外的大红袍茶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明张于垒《武夷山志》说:“山皆纯石,不宜禾黍,遇有寸肤,则种茶荈,树落上下,隐现无间,从高望之,如点绿苔,凉风拂至,嫩香扑鼻,不独是供饮啖,为山灵一种清供也。”
“大红袍”位居武夷岩茶五大名丛之首,名扬海内外。武夷岩茶虽然历史悠久,但“大红袍”的产生很迟,约在明末清初(1717年前后)距今有300年左右的历史。这期间经好事者喧染、张扬有关大红袍的传说不一,听之传之,闻听之后,真有几分“自古仙人栽,人间难得一睹此芳容”的出神入化之感。在九龙窠峭壁的罅隙处,离地4米许的小石座上,有三丛植株,如今有六丛茶树。崖壁上有民国时期崇安县长吴石仙题刻“大红袍”三字。其茶丛还繁育着大片的茶园,九龙窠成为“大红袍”基地。在我国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大红袍”采制工艺,榜上有名。
大红袍茶树之所以能获得武夷“茶中之王”的美称,是因为它生长的环境得天独厚。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顶,终年有水自岩罅滴落。而随水流落又是苔鲜之类的有机物,因而土壤较它处润泽肥沃。而且两旁岩壁直立,日照不常,气温变化不大。加之有茶农的精心管理,采制加工得法,有独特的“做青”工艺等种种原因,自然就使大红袍的成茶,具有独到的品质和卓著的奇效。评茶师评定,大红袍可冲至9次,尚不脱原茶之真味——桂花香。而其它名茶,冲至五、六次,味就极淡。使它从而夺得了“茶中之王”的桂冠,赢得了人们的赞誉,来武夷山的旅游者,当然无不想一睹大红袍茶树为快。
大红袍茶树在民间传说很多,有的传闻其治病功效则更为神奇,无异于仙丹妙药“能治百病”。因此,人们无不为能一饮如此稀有珍贵无比的大红袍而感到无尚的荣幸。
天心寺僧披露的大红袍真相说:大红袍春芽萌茁的嫩梢芽叶呈紫红色,远远望去,茶树就象一团火焰,因而得名大红袍。更多的人认为早春时节,叶芽勃发,满树艳红,远望宛如一件件大红袍覆盖树冠而得名,这是比较科学而且有可信之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