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默认红色 灰蓝 淡绿 青色 咖啡色 蓝色 黄色 紫色 淡黄

“爱我国饮” 安溪铁观音呼唤大师时代(图)

茶叶的种类 发表于 2012-6-8 14:57:08 | 显示全部
  西湖龙井资讯平台6月8日讯:茶为国饮,发源于中国,传播于世界。今日的中国茶业,正处于新一轮提升与变革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国第一产茶大县,作为中国茶市第一品牌,安溪县将以“爱我国饮·你我同行”为主题,以茶文化为先导,举办系列茶事宣传活动。这一活动的举办,体现了安溪茶人以振兴国饮为己任的不懈追求,体现了安溪茶人实践“爱我国饮”理念的信心和决心,在茶农、茶企、茶商、茶叶组织、各级政府中倡导和弘扬“爱我国饮”的理念,同心协力、开拓进取,全心全意做好中国茶。
  活动策划组织上,以服务市场拓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安溪铁观音同业公会品牌企业和茶叶协会分会力量,突出做好会展营销、事件营销、终端营销;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上,致力于与各个茶叶主销区的茶叶市场的深度互动,与各茶叶主产区开展产业和人才的交流合作,借力各大会展等高端平台,传播茶文化,展示茶品牌。活动安排上,继“爱我国饮·你我同行”大型茶文化系列活动安溪站活动隆重举办之后,将以大连和青岛为支点在环渤海地区、以郑州为支点在中原地带、以南宁为支点在环北部湾,开展茶事宣传系列活动。

图说:魏贵林通过无数次试验掌握铁观音发酵规律。

图说:顶级制茶大师全手工倾力制作,层层历练,精益求精,堪称中国清香型铁观音的力作。
    魏贵林:反复试验做好茶
  魏贵林,1971年出生,制茶能手、国家级评茶师,多次获得铁观音茶王赛金奖。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理事、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福建省茶产业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茶叶协会副会长、泉州市劳动模范、安溪县政协常委、安溪铁观音同业公会副会长、中闽魏氏茶业股份公司总经理。
  魏贵林给人的感觉是一位典型的儒商:睿智、好客、温文尔雅。
  魏贵林出生于铁观音发源地安溪西坪的制茶世家,从小与茶结缘、以茶为伴,8岁时就开始学采茶,跟着大人们与茶打交道。“那会儿,茶季一到,学校放农忙假,我就开始跟父亲学做茶。”因为兴趣,他一点不觉得制茶是件辛苦的事。10年后,他成为一名制茶能手。
  18岁那年,他做起运输,经常开车拉着茶叶到广东去卖,赚取可观利润。可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21岁的一天,他和同伴开车经过漳浦,看到举办海峡两岸乌龙茶评比大赛的公告。“我家里也有好茶,何不拿来试试?”于是魏贵林让同伴开车到广东,自己回家里拿了两个茶样,赶过去参赛。结果,两个样都得了奖。
  活动主办方负责人和获奖者座谈时说,茶是中国国饮,未来茶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魏贵林说:“以前我总觉得做茶叶不是一件很有前途的事情,听完这一席话后,我顿时热血沸腾,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当下我决定不再搞运输,回家做一名茶农。”
  回到家,魏贵林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制茶技术,系统学习铁观音制作的采青、晒青到摇青、杀青等一整套工序。村里、镇里有人做了好茶,他都会去找他们虚心请教,然后再和父亲一起梳理学习心得。铁观音的摇青一般是从傍晚开始,每两三个小时摇一次,摇三至四次,主要目的是去水控香,到了第二天上午,茶叶发出兰花香时就进行炒青。“那个时候发现做一泡铁观音好茶的成功率非常低。”魏贵林认为,发酵多长时间才能有兰花香难以掌控。为克服这一难题,魏贵林专门从广东买一个煤气灶和小锅回来进行试验。
  实验时,他发现铁观音摇青完三个小时后就会开始逐渐发出兰花香味。魏贵林就从三个小时开始把煤气灶打开,拿一小撮茶青炒,之后每隔半个小时炒一小撮茶青。茶青烘干后,用开水冲泡,进行香气、滋味的对比。“如果后一泡茶叶相比前一泡,香气还往上走,则说明发酵的时间还不够,证明炒青的时间要延长;反之,如果香气往下走,则证明炒青要提前。”进行无数次的试验后,魏贵林终于掌握了铁观音发酵的规律:晴天,晚上温度18—20度,白天温度25—28度,东北风,发酵时间5—6小时,做出来的茶叶质量是最好的。
  当时,向他买茶的人络绎不绝,魏贵林成为西坪镇最为出色的制茶能手之一。之后,他又在比较中不断总结、提升自己的技术,并经常在村里、镇里举办的茶王赛上摘金夺银。
  为响应安溪县打响安溪铁观音品牌的号召,1998年,魏贵林在泉州市区开了第一家铁观音专卖店。如今,魏贵林在安溪龙涓乡长新峰建设的生态铁观音茶庄园正在生产看得见的健康好茶,中闽魏氏茶叶连锁店也已拓展到百家。

图说:吴进春对茶有着浓厚的感情。

    图说:清香型铁观音产品,原材料均来自高标准绿色生态茶园,由国家级资深制茶师严格按照传统工艺精心制作而成。
    吴进春:专注事茶50年
  吴进春,1953年出生,安溪祥华人,安溪县冠和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泉州市十大茶业贡献人物、安溪茶业同业公会常务理事、安溪县茶叶协会副会长。
  在安溪祥华,提到吴进春,很多茶农、茶商都尊称他为老前辈。
  吴进春说:“我和铁观音足足打了50年交道,喝茶则喝了快60年了。”
  安溪祥华是名茶之乡,以“高山云雾孕好茶”出名。1953年,吴进春就出生在这里。当时农村家庭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4岁开始,吴进春就跟着家里人上山采茶。从小上山采茶的经历也许在茶乡并不罕见,特别的是,吴进春喝茶喝得特别早。据说,吴进春才几个月大时就开始喝茶。那时,几个月大的他看到别人喝茶,就挥舞着小手要去抢,家人只好把茶杯凑到他嘴边。第一次喝茶,吴进春就抱着杯子不放,喝得啧啧有声,自此就喜欢喝茶多过于喝水。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0岁的时候,吴进春就开始跟着村里的老师傅学制茶,还是孩子的他被一些老师傅说“天分很高”。十多岁正是男孩最调皮的时候,但吴进春却对制茶相当痴迷,一边摸索一边学习,他的制茶技艺提升飞快,每季他亲手制出来的茶都会有村民争相来品。
  1974年,年仅21岁的吴进春被推举为所在生产队的队长。1986年至1993年,他先后担任祥华大塔坑铁观音示范场场长、华鑫茶叶加工厂厂长、祥华三和茶厂厂长。当时,大塔坑示范场担负的一个重大任务是茶树、茶叶新品种的发展和推广。在这里,他开始和省市里的农学专家有了接触,也在与专家的探讨和交流中获取了许多系统性的茶叶知识。丰富的种茶制茶经验,实践中锻炼出来的管理能力,再加上系统知识的补充,让吴进春对制茶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理解,并大胆地把安溪祖辈的制茶技艺进行提升。出身茶农的吴进春带领着他管理的团队,制出了不少好茶。其中有不少茶得到省农业厅专家的好评,向外推荐选送。
  1993年,茶叶的市场化开始不久,40岁的吴进春做出了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他毅然“下海”,创办了冠和茶厂,即冠和茶业有限公司的前身。“福建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安溪铁观音十佳品牌”、“2007年度安溪铁观音(金奖)茶王”、“第六届海峡成果交易会上专用贵宾礼品茶”、“2010年泉州茶叶口碑榜十大品牌”……连年盛誉正是吴进春常年坚持抓源头抓品质的结果,而他精研之后推出的“花皇香”、“兰花香”两大品类也成为铁观音的品质代表。
  与茶密不可分的这50年,让吴进春对茶有着浓厚的感情。他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老茶农,我的制茶经验更多来自实践。“遵循自然、尊重传统,但是又不迷信传统,是我对制茶的一点感悟。”

图说:陈清元热心地把制茶技艺传授给乡亲们。

  图说:20多年制茶技术结晶,茶叶制作的采茶、晒青、凉青、摇青、杀青、包揉等各流程技术全面、娴熟,茶清香、清纯、回甘、有花香,汤色金黄明亮、叶底肥厚软亮、匀整。
    陈清元:创“陈氏做青法”
  陈清元,1960年生,多次获得铁观音茶王赛金奖、银奖,安溪县茶叶初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铁观音初制高级顾问,安溪县铁观音制作研究会会长。
  陈清元家住感德镇槐东村,从安溪县城到他家需要2个多小时的车程。槐东村是一个普通小山村,而陈清元也一样朴实无华。
  陈清元出身制茶世家,是位狂热的爱茶人。童年时,他多么希望能够有一位师傅来传授茶叶种植和制作技术。直到1979年,19岁的他才有机会进入村里的茶叶生产队学习制茶技术。“摇青都是在晚上,每次别的学徒都去睡觉了,我都会留下来看,一直看到第二天凌晨。”回到家后,他并没有停止学习,而是向父亲讨教制茶技术。陈清元用一年时间认真细致地学习制茶的每个步骤。20岁开始,他尝试做茶,“那年春茶做得不成功。”他及时吸取教训,“秋茶做出来后,周边的村民都夸我做得好。”
  1982年,年仅22岁的陈清元就向村里承包了185亩茶园,从此,更是一心扑在茶叶上。通过不断学习别人的经验,不断钻研、摸索,陈清元的制茶技术日益精进,到了32岁,他不仅娴熟地掌握了制茶的工艺,而且研究出独树一帜的技艺,被业内人士称为“陈氏做青法”。据介绍,铁观音制作技艺十分精细,有“好喝不好制”之说。铁观音制作技艺的关键是做青。陈清元在做青技术研究上用力最深,目光独具、心得独到。他根据安溪茶区的海拔、土质、天气、鲜叶等不同情况,总结提出了一套灵活掌握的“看青做青”和“看天做青”技术要诀,这就是“陈氏做青法”。
  陈清元在槐东村承包茶叶,一做就是十年。随着业务量的扩大,他又到感德以外的乡镇包茶场。“外乡镇的制茶能手常常和我比技术,他们都说我做出的茶质量很好,技术高超。”特别是他在阴雨天也能制出好茶这一点,让外地的师傅们叹服。
  陈清元做出的茶叶屡次摘金夺银,卖出好价格。可是,与他相比,茶农们长期形成的“初制茶叶价格贱”的思维定式并没有得到改变。为了让大家改变看法,陈清元觉得应该让大家一起来制作好茶,提升价格。2005年,陈清元果断决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制茶本领传授给父老乡亲们。有人说,同行是冤家,手艺让别人学走,自己的生意不就黄了。但陈清元不这么想,他毫不吝啬地倾囊传授。
  在培训茶农时,陈清元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茶农制茶技术的薄弱环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并在现场示范、指导。培训后,茶农们的制茶水平都有质的提高,“2006年,我到安溪芦田镇,镇里的茶叶一斤才卖20元;培训后的第二年,最高的一斤卖到800元,低的也卖到100元。”陈清元很受茶农们欢迎,不少人争相邀请他前往培训。“我现在每年要培训30多场。如果没有预约,都排不上号。”如今,他的足迹已经遍布安溪17个乡镇、135个村。

评论列表 ( 评论4 ) 显示全部 正序浏览

  • ptbtg

    2012-6-9 20:43:29
    拿分走人呵呵,楼下继续!
  • 19677305

    2012-6-9 04:07:56
    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  
  • yez3563

    2012-6-8 23:27:40
    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 yez3563

    2012-6-8 23:27:40
    回答了那么多,没有加分了,郁闷。。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首页

    论坛

    导读

    我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