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默认红色 灰蓝 淡绿 青色 咖啡色 蓝色 黄色 紫色 淡黄

小城茶风

爆米花 发表于 2012-5-23 11:19:53 | 显示全部
我生活在一个爱茶的城市,鄂西北的一座小城——老河口。这个只有十几万人口的城市,茶馆却多得数不清,且不说大街小巷走几步就有一个茶馆,就连只有上十户人家的偏僻角落,也赫然会有一家茶肆。茶对于这个小城市的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嗜好,而是生活的必需,是一种深迷其中的瘾。每天早上,许多人一起床,来不及漱口洗脸,首先第一件事就是烧开水泡茶,不喝足了瘾,是不会想到去干别的事情的,只有喝过了瘾,才感到全身舒畅、有精神气儿。喝足了茶,开始出门,但不论是去上班,还是出去早锻炼,或是出差旅游,都不忘带上一个玻璃杯儿,里面酽酽地泡好一杯茶,走几步就会拿出来抿一口。
  无论你到哪家串门或是到哪个单位办事,主人打过招呼,首先转身去给你泡茶,一般的人都会随即拿出自带的玻璃杯申明道:“我带了茶”,但热情的主人还是会说:“我给你重新沏一杯吧!”或是说:“我这里有好叶子,来,尝尝我的。”
  逢什么部门开什么大会,是可以不准备茶杯的,因为到会者一落坐,就都会随手从提包中拿出已经装好茶水的玻璃杯来,会议筹办者只需准备充足的开水,也可以不请服务小姐专门倒茶水,只需在每桌子上放一瓶开水即可,在续茶水上,人人都是自觉自愿自己动手的。
  这里的人们娱乐休闲也大都会去茶馆,或聊天,或打牌搓麻将,或看戏听曲,就连朋友中的聚会和相亲也往往选择在茶馆,茶馆是这里永久时兴的活动场所。
  因为家家都嗜茶如命,所以恋爱中男方第一次到女方家中时,是必须带两斤茶叶去的,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规矩,不知礼数,婚事就可能会泡汤了。结婚后的女婿每年逢春节、中秋、端午节到老丈人家去时,所带的礼品也必须有好茶。不仅是新上门的女婿,平常亲友逢年过节的走动,送茶叶也是胜过酒或其他礼品的;就连单位每年夏天发放的防暑降温品也一律是茶叶。因为喝茶,小城的各种有奖活动的奖品和一些单位的馈赠品也大都是各式各样的茶杯和保温杯。
  久在茶水中浸泡,小城的人个个泡成了“茶精”,只要看一眼茶叶,就能辨出是新茶还是陈茶,是春茶还是秋茶;闻一下茶叶,就能估出这茶值多少钱一斤。想以次充好的茶商在这里是站不住脚的,只能兴冲冲而来,灰溜溜而去。说来也怪,这座对茶情有独钟的城市是不产茶的,上千平方公里上难找得到一片茶园。不产茶的地方为何喝茶成风呢?
  老河口地处鄂、豫、川、陕四省交汇的咽喉地带,又处在汉水中游东岸,交通与运输主要是靠舟楫。从清朝中期开始,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个繁华的商埠,从汉水上游秦岭巴山运出来的桐油、核桃、木耳等山货要在这里起坡,转手交易后再运到河南中原一带,或再顺江而下,运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而来自中原一带的粮食、棉花又通过老河口的帆船上运到汉水上游的郧阳和安康山区,下运到汉口。到了近代,汉口的工业品如洋油、洋皂、洋糖、洋火又通过汉江运到老河口交易,再转运到中原和陕川的一些山区。到清末的时期,老河口的商业繁盛超过了附近的襄樊、南阳,平常往来的商船在老河口的江面上桅帆林立,有上千艘之多,南来北往的商人纷纷驻足于此。为了便于商贸的接洽,逐渐出现了茶馆,商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个规矩,在茶馆里一边喝茶,一边谈生意。到民国初期时,老河口的茶馆达到鼎盛时期,72条大街小巷中分布着200多家茶馆。
  茶馆的兴起,自然带来了喝茶的嗜好。虽然后来因航运滞后和其他交通工具的发达,老河口已经失去了昔日商埠的繁盛,但老河口的居民大都是商家的后代,也就沿袭了父辈的喝茶之风。

评论列表 ( 评论3 ) 显示全部 正序浏览

  • kaym5376

    2012-5-24 23:34:56
    我回不回呢 考虑再三 还是不回了吧 ^_^  
  • 蹦蹦开上道

    2012-5-24 18:29:15
    偶啥时才能熬出头啊.  
  • runling

    2012-5-23 17:44:03
    嗯,菩提本无树,何处染尘埃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首页

    论坛

    导读

    我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