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默认红色 灰蓝 淡绿 青色 咖啡色 蓝色 黄色 紫色 淡黄

茶品茶蕴——探析日本茶道文化对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影响

爆米花 发表于 2012-5-14 14:07:33 | 显示全部


    日本,堪称世界上变化最迅速的国家。由于日本民族比较保守,因此现代的日本文化表现了源远流长的历史,同时又由于二战的切身经历,其又具有相当的外化倾向。日本茶道作为日本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展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几百年的发展中,日本茶道对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是茶的祖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将中国茶叶作为继中国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指南针和印刷术)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逐渐传播到整个世界。各国将古老的传统中国茶文化与本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逐渐演变成为具有其本国特色的日本茶道、韩国茶文化、英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摩洛哥茶文化等。日本列岛作为中国的近邻,较早地传入了中国的茶。因此,中日两国茶文化的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一千多年来绵延不断。本文从日本茶道文化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探析其对于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影响。
    一
    据文献记载,公元八世纪遣唐使于中国唐代(日本奈良时代)将茶带回日本。首先在宫廷贵族、僧侣和上层社会中传播并流传,也开始种茶、制茶,在饮茶方法上则仿照唐代的饼茶煎茶法。但当时,茶传入到日本后只是作为贵重的饮料和清热去火的药物来饮用,尚未形成饮茶的社会风气。
    当时的日本茶文化以弘仁年间为中心展开。这一段时期,构成了日本古代茶文化的黄金时代,学术界称之为“弘仁茶风”。后来由于政治上政策的改变,中日茶文化交流曾一度中止。然而茶道从“唐风茶礼”变为“倭风茶汤”,即形成具有和风的茶道,却是数个世纪后的室町时代的事了。
    日本的第一本茶书《吃茶养身记》(公元1214年)是在镰仓时代由日本人荣西撰写的。此书的问世,推进了日本饮茶文化不断普及扩广的步伐,更是促进了三百年后日本茶道文化的成立。荣西两次渡宋向日本输入了中国茶、茶具和点茶法,使茶风靡于日本僧界、贵族、武士阶级以至于平民。因此,荣西既是日本的禅宗之祖,又可称其为日本的“茶祖”。
    受宋元点茶道的影响,豪华的“斗茶”成为了日本室町时代茶文化的主流。公元1489年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隐居京都,修建了银阁寺,并以银阁寺为中心,展开了东山文化。东山文化成为了继北山文化之后室町文化的又一个繁荣期。在这一时期修建的全室榻榻米的“书院式建筑”为日本茶道的茶礼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日本茶道的点茶程序在这一时期也基本得到确立。
    二
    作为日本茶道鼻祖的村田珠光(1423—1502)在参禅中将禅法的领悟融入到饮茶之中,首先创立了日本茶道的概念,从此结下了茶与禅的不解之缘。他从“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佛偈中领悟到“佛法存于茶汤”的道理。将禅宗思想引入茶道,开创了独特的尊崇自然、尊崇朴素的草庵茶风。他还主张茶人们要摆脱欲望的纠缠,通过修行来领悟茶道的内在精神,开辟了禅茶一味的道路。珠光完成了茶与禅、民间茶与贵族茶的结合,为日本茶文化注入了内核、夯实了基础、完善了形式,从而将日本的茶文化真正上升为“茶道”。因此,从村田珠光为日本茶道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来看,他被后人称为“茶道鼻祖”绝不为过。
    继村田珠光之后,日本杰出的大茶人武野绍鸥(1502—1555)将和歌理论中表现日本文化中独特的素淡、典雅与纯净的思想引入日本茶道,补充和完善了村田珠光的茶道思想,使日本茶道进一步民族化、正规化。
    日本进入战国时期后,群雄征战,社会动乱,却带来了市民文化的发达,融合了艺术、美学、饮食、健康与娱乐为一体的茶道得到了空前的瞩目。伟大的日本茶道艺术家千利休(1522—1592)在继承了村田珠光和武野绍鸥的基础上,真正把日本茶道由喝茶提高到艺术境界。他将茶道摆脱了物质因素的束缚,从以往的禅茶一体的宗教文化还原到淡泊寻常的本来茶道面目,并确立了日本茶道中重要的“四规七则”。所谓“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所谓“七则”:茶要浓、淡适宜;添炭煮茶要注意火候;茶水的温度要与季节相适应;室内插花要新鲜,保持自然美;时间要早些,如客人通常提前十五到三十分钟到达;不下雨也要准备雨具;时刻把客人放在心上,要照顾好所有的顾客,包括客人的客人。
    至此,源自中国的茶文化由村田珠光奠基,武野绍鸥发展,最后由千利休集大成,具有其民族特色正宗的日本茶道(又称抹茶道)真正形成,而且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至今仍然是日本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从此,饮茶由单纯的趣味性、娱乐性发展成为表现日本人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的文化艺术活动。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具有浓郁的日本民族风情,并形成了独特的茶道体系、流派和礼仪。
    二战后已逐渐普及的茶道在战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期,在昭和三十年代后,媒体、文化中心等信息产业日趋发展,日本国民的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日本出现了越来越多提供学习日本茶道场所的文化中心。这些文化中心定期邀请各流派的茶人举办茶会。此外,电视上出现日本茶道节目对于日本茶道的传播与普及发挥了很大作用。
    如今,日本茶道已广泛流传于日本民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日本民众的青睐,日本的茶道人口已高达1000万,将近日本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日本茶道经过几百年的流传,已发展为集宗教、文化、哲学、伦理、美学等为一身,涉及到雕刻、陶瓷、书法、建筑、绘画等诸多领域,具有日本民族特色,且具有广泛知识和感性认识的深奥艺术。其深厚的艺术内涵对于人类文明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
    通过日本茶道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日本茶道的开创、传播与发展,传承并发扬光大了中华茶道。并且,“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思想深入到每一个日本茶人的心中。茶道思想更是美化了人的内心,使茶人的思想得以升华。现在,日本人已把茶道视为一种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和进行社会交际的手段。
    通过茶道的传播,茶人们也发现了茶的其他作用。现代科学证实,以及中国历代学者根据约500种古代文献资料的记载和研究成果,将茶的功效归纳为“二十四功效”(包括:少睡,安神,明目,清头目,止渴生津,清热,消暑,解毒,消食,醒酒,去肥腻,下气(消胀,止呃),利水(通小便),通便,治痢,去痰,怯风解表,坚齿,治心痛,疗疮治瘘,疗饥,益气力,延年益寿,其他(烟辟蚊蝇)等。现在,日本不仅出现了茶膳(即添加了茶叶的各种日式料理),而且出现了茶面包、茶饼干、茶挂面、茶豆腐、茶糖、茶酒、茶果汁等许多茶食品。除了饮用与食用外,用茶叶制造生活日用品也已成为一种流行。这种日用品用途广泛,遍及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四
    日本茶道源于我国唐代的径山文化。因此,中国茶文化对于日本茶道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刻。同时,日本茶道的发祥与中国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渊源关系。但中国古语曾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日本茶道虽源于中国茶文化,但与我国的中华茶道有着本质的不同。日本茶道有着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涵。其一,中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与品茗技艺的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中华茶道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并融儒、道、佛为一体,使得中华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而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禅宗思想,同时,融入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因此,日本茶道深刻地体现了日本民族特色。其二,日本茶道对于程序要求特别严格,这大概与日本茶道的“一期一会”有很大关系。大茶人千利休的“四规”、“七则”一直是茶会上严格遵守的规矩。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是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与日本茶道的古朴、清寂不同,中华茶道则更加强调崇尚自然、随和之美。其三,中国的茶文化来源于平民大众的日常习俗,而日本的茶文化则恰恰相反,是由皇族、贵族及少数高级僧侣逐渐普及到民间的。因此,日本茶道源于中国,与中国茶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日本茶道又不同于中国茶文化,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日本茶道对于中国茶文化也起到了促进与弘扬的作用。
    中日两国作为两个近邻国家,一衣带水。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犹如不尽长河,悠久广泛。日本人曾经是中华文明最热烈的崇拜者和学习者。日本最完整地保留并发展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某些精髓部分,如禅宗思想、汉字、服装、建筑、茶道、插花等。茶文化交流作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几百年来对于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更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评论列表 ( 评论1 ) 显示全部 正序浏览

  • 成洲才场

    2012-5-16 11:46:07
    我好想升级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首页

    论坛

    导读

    我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