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默认红色 灰蓝 淡绿 青色 咖啡色 蓝色 黄色 紫色 淡黄

“传统派”在守望春天

万得福 发表于 2011-10-8 20:31:39 | 显示全部
“传统派”在守望春天
  “咣当!咣当!”就在实验室旁边的山坡下,一条长50多米长的龙窑,蜿蜒在坡度为二、三十度的斜坡上,这是碗窑村唯一仍在使用的龙窑。类似隧道的龙窑里,砖结构的拱形两侧,每隔几米就有一个火口和窑口,火口用于添加柴火和观察火势,窑口可供搬运陶器。从坡脚的窑口生火以后,人们将火苗往上抽,里面的陶器就能依次过火,下面燃着火苗,上面吐着浓烟,龙窑如一条火龙腾云驾雾。
  40岁的杨美苹在龙窑里敲打着地面上的沙土,因为刚烧过窑,她要将地面捶打疏松后,陶器才能放置平整。窑洞的顶部和墙壁上被多年的窑火烘烤后,留下像釉一样凝固的“油”,见证了这个传统工艺的“醇香”。
  杨美苹是嫁入下碗窑村的媳妇,夫家无人从事紫陶行业,她是到龙窑打工的,每天能赚25块钱,丈夫也外出打工,孩子还在上学,日子艰难。说起紫陶人家的相对富裕,她感叹,上碗窑村几乎没人会紫陶工艺。
  “一些女工训练后也会雕刻,工资肯定比这个高!”杨美苹憨厚地笑笑说,自己年纪大,没文化学不会。在燥热的午后,她戴着口罩,在一米多高的窑洞里坐在地上机械地敲打着地面,一会儿又站起身猫着腰将泥土端出窑洞……一连几天,她都要独自一个人在龙窑里度过。
  陈外元夫妇是龙窑的主人,也是至今建水唯一还在坚持使用龙窑烧制紫陶的人家,他们一直在坚持烧制生活中使用的陶罐、花钵。“如果我们不烧,你们就没有酸菜吃啦!”陈外元笑称,他们生产的陶罐主要销往红河州,每个几十块钱,利润低。但有些也能远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这是他们的骄傲。这时,他的妻子在一旁抱怨丈夫一点都不操心,“大家都去做工艺陶了,像我们家这样做生活陶支付的工钱低,没人愿意干,一家人辛辛苦苦只能勉强糊口。”陈外元听后,只是微笑。他说,祖上几代人都会制陶,他一直没有转向工艺陶制作,是因为投资太大,“只要还有市场,我会一直坚持生产传统生活陶。”
  凭经验推算,龙窑的成品率在70%以下,比不上现代化的气化窑,成品率可以在95%以上。但龙窑有它的魅力,当龙窑窑膛温度达到1200°的时候,紫陶呈色就会出现奇异的窑变,或黑或绛或红紫相间,出现可遇而不可求的神奇色彩。窑变后的紫陶,像云彩一样神秘而又捉摸不定。
  这就是陈晶坚持的基石,她作为家里的女儿,一直在龙窑帮父母的忙。四五年前,当大家都跟风工艺陶的时候,她也跟着尝试过,并摸索制造出一些茶壶等在自家的龙窑里套烧,可由于龙窑成品率低,导致这些产品成功的很少。
  虽然买一个气炉只需花几万元,家里勒紧裤腰带也可以买到,但陈晶从来没想过走这条路。她从家里的玻璃柜里拿出许多自己的作品,拍拍上面的灰尘,认为在碗窑村只有他们家龙窑里烧出的陶器才最有魅力。“本来就是传统工艺,就应该坚持龙窑烧制。”虽然至今她没有卖出去一样作品,可她仍然坚持,如果有人愿意投资自家的龙窑,有了订单后就可以坚持传统烧制了。
  陈晶形容目前的这段时间,对于家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隆冬”,但正是有了他们家的坚守,建水紫陶才有了另类出路,相信“春天”一定会到来,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评论列表 ( 评论1 ) 显示全部 正序浏览

  • cgfan

    2011-11-11 18:08:04
    不错,感谢楼主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首页

    论坛

    导读

    我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