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默认红色 灰蓝 淡绿 青色 咖啡色 蓝色 黄色 紫色 淡黄

大咖教你如何购买放心茶 春茶绿茶高山茶安全性较高

茶叶香 发表于 2016-4-21 17:00:09 | 显示全部
陈栋说,茶叶安全检测,主要是依照国内外相关法规和标准,对其农药残留、重金属、稀土和致病微生物等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按照国际卫生组织惯例,上述有害物质检出量超过最大检出限量(MRL)值的,视为超标或对人体有害;相反,若是没有超出MRL限量,则是安全的。进入21世纪,出于贸易保护主义需要,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首的非产茶国纷纷大幅度提高茶叶安全壁垒。从1999年起,欧盟执行“零风险”计划,几乎每年调整茶叶农药残留的检测种类,同时按仪器的最小检出量(LOD)作为农残的执行标准。比如,有机磷类杀虫剂在茶叶中的残留,从此前的最大允许检出量0.2—5ppm大幅度减低至0.01-0.05ppm,检测的残留农药种类从1999年的7种剧增至2014年的454种 。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产茶国,也是茶叶出口大国。为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从2000年起,中国政府开始建立国家质量安全监管和抽检制度,同时大力实施“无公害行动计划”、推行茶叶加工QS市场准入制度,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园生产和茶叶加工标准化技术,禁止在茶区销售有机氯、有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也同时相应修改茶叶农残等的允许检出限量标准并加大检测和监管力度,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对于市面上来自正规厂家和正规渠道的茶叶质量安全状况,陈栋很有信心。“茶叶上使用的农药绝大部分是脂溶性的,其溶解到茶汤中去的份量一般在1-13%之间,也就是有87%以上是留在茶渣(叶底)里的。但是,国内外现行的茶叶农残允许最大检出限量(MRL)标准值,都是包括了茶汤和茶渣中的农药残留总量的,也就是按照把茶叶全部吃进肚子中的残留量来测算的。近十年来,按此抽样检测的合格率都96%-98%以上。”

2006-2014年间,陈栋曾担任农业部蔬菜水果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主任。“按照国家部署,我们每年都到各省茶叶市场随机抽检茶样2万个左右,检测结果表明,茶叶安全合格率逐年大幅度提高。综合我们检测中心和陈宗懋院士长期监测的结果,茶叶农残合格率1999年只有18%,2001年提高到62%,2004年达到了88%,2006年至目前稳定在96%到98%之间。如果从合格率和饮用特性来说,茶叶比蔬菜、肉类更安全。”陈栋说。

2015年8月28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上半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结果显示,茶叶及其相关制品的样品合格率为99%,在众多抽检产品中合格率最高。

抽检对象以“正规军”为主

2%-4%的不安全在哪里?对此,陈栋解释,抽检不合格的茶叶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农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和稀土超标,另一方面是外包装标识不合格,比如,未按《标签法》要求在包装物上注明可供追溯的茶叶等级、净重、厂家、联系方式和QS认证等相关信息,或者标识的级别与品质、重量货不对板等。

不过,陈栋承认,来自农业部门和质监部门(现食药监)的抽检,并不是针对所有的茶叶产品都进行检测的,因此存在一个检测概率的问题。另外,抽检的对象以生产厂家和具有品牌的“正规军”为主,而对批发市场上散卖批发和在茶楼酒店供应散装茶叶,则抽检概率极低,成为了政府监管不到的“野茶”。而这种天天在茶楼酒馆大量消费的“野茶”,不仅质量低劣,更存在着具大的安全隐患,危及百姓健康。

据了解,针对茶叶的质量安全监管,在种植阶段,由农业部门负责,进入加工环节到上市流通,由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大部制改革后,后者的职能逐步划归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而事实上,“茶楼酒店的“野茶”往往成为食药、工商、农业部门三不管的重灾区。”茶楼老板和顾客对此也十分无奈地说道。
被检测农残超标的重灾区往往是铁观音

在问题茶方面,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曝光的项目主要为农药残留(联苯菊酯、氰戊菊酯、草甘膦、三氯杀螨醇);检出食品色素添加剂(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等。其中,农药问题集中在铁观音;工业色素添加剂问题集中在金骏眉和正山小种。

记者查询资料发现,近10年来,在被曝光的不合格产品中,农残超标较多的品种是中低档铁观音。对此,记者采访一些资深专家,他们解释说,这跟采摘季节有很大关系。由于铁观音秋茶品质最好,如果茶树嫩叶被害虫危害,则会影响铁观音的香气及其绿色外观的形成,因此为了让茶芽能够熬过5、6月和8、9月的虫害高峰,需要反复使用农药。加上不少茶农对农药知识认知不深,农药使用不当,滥用农药现象屡禁不止,容易出现农残超标的问题。

50的老邓大学毕业后就开始经营茶园,如今在福建经营数千亩茶园的他坦言,为了让茶叶避免虫害,使用农药是个普遍现象,“平地茶比较普遍,高山茶由于海拔较高农药的使用比较少。但禁用农药已经禁止很多年,极少听说有茶农使用。”

老邓还说,此次检测出来的禁用农药草甘膦,并不是用在茶叶上杀虫的,而是用来除草的,极大可能是喷淋时污染了茶叶,或者是土壤中沉积的草甘膦转移到了茶叶中。

春茶、绿茶、高山茶安全性较高

我国的茶品主要有六大类,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黑茶、红茶。为了保障茶叶自然的品质,国家法规禁止生产加工过程中添加外加的化学物质。

陈栋说,六大茶类的春茶、高山茶安全性较高。从茶类上看,绿茶的产量居六大基本茶类之首,由于大部分绿茶产区只采制春茶,而春茶是不需要施用农药的,因此极少见农残超标的情况。当然,取得了有机茶、绿色食品认证的茶叶以及高山生态茶叶安全性就更高了。此外,有自主茶场和茶厂的正规厂家、大品牌企业和古树茶山的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和黄茶类也是安全可靠的。

据介绍,在安徽、浙江、江苏、四川、湖南、湖北、贵州、广西和广东等绿茶的主要产地,基本只采春茶,不采夏茶。过了冷冬,春天一到,气温开始上升,绿茶开始发芽就可以采摘,这个季节还没有虫害,因此不需要打农药。

熟普洱茶安全饮用的起点时间是3-5年以上

普洱茶是广东街坊最爱的茶品之一。近年来,熟普洱茶微生物超标的问题也偶见报端。

陈栋等人多年来对普洱等陈香茶的研究发现,普洱茶的安全性是很高的。个别出现有害微生物超标的样品,主要与熟普洱茶的陈化时间不够、加工工艺不当和存放环境潮湿有直接关系。

陈栋介绍,普洱茶在后发酵过程中,会同时产生大量真菌和细菌等,其中大部分微生物是无害的,但在渥堆过程和仓储前3-5年内也存在较多的有害细菌,但随着陈化年份的延长,茶叶表面酸度增加、营养状况剧变,原有的有害细菌生长发育受阻,还会被日益增加的青霉等“杀死”,陈化时间越久致病微生物残存越少,当熟普洱茶仓储陈化进入5年以后,其有害细菌的残留群落已经减少到与纯净水相当的绝对安全状况。

2009年以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王秋霜、陈栋等多位学者,针对广东省、云南省等地普洱等沉香茶的安全性进行了多项的试验,样品的年份以2000-2009年居多,还覆盖了1960、1970、1980、1990的样品。研究结论证实普洱茶的总体安全性极高。

上述试验还显示,陈化时间越久有害菌的残存越低,“第一年可以减半,到第五年几乎为零,有害微生物菌落的数量已经降到比直饮水还安全的水平。”因此,陈栋认为,普洱茶的价值和安全性在于“老”而不在于“新”,建议“熟普的最佳起点饮用时间是第五年,陈化年头越久品质越优、安全性及健康攻效越高。”

上述试验中,个别样本被检测出沙门氏菌、放线菌群落超标的问题。沙氏门菌可致胃肠道疾病,有一定的传染性。高温是有害菌的克星。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叶科学系副研究员陈文品,曾采用小白鼠急性毒性研究和遗传性评价经典方法,对普洱茶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性进行实验,6个实验茶样(1大叶烘青绿茶作为对照,5普洱茶样)都属于实际无毒的范围。6个茶样的LD50(半数致死量)为推荐每人日饮茶量6 克/天的100倍左右。因此,从急性毒性的角度来看, 所测普洱茶的饮用安全性是很高的,且没有致突变毒性。此外,从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来看, 5个普洱茶样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

结论还认为,普洱茶在正常的渥堆工序和多年的贮藏过程中没有产生有毒物质; 在长期贮藏过程中, 普洱茶的安全性没有降低, 其饮用安全性还有所提高。
普通消费者如何买放心茶?

爱喝茶却不懂茶,怎么买到放心茶?对此,陈栋建议市民要买有明确厂家、有QS认证、有可供责任追溯的“正规军”茶叶。在批发市场、茶行、地摊出售的生产来源不明、责任主体不清和不愿意开具票据的散装茶叶最好不要买。

陈栋表示,茶厂、茶场的直销店、专卖店,正规的流通企业、茶艺馆、生活体验馆和批发市场上坚守诚信的老商铺、老茶行等零售环节的“正规军”产品也是可以放心挑选的,如果街坊对茶也的品质有所要求,建议购买200元/市斤以上的茶叶,而50元以下的茶品质和安全性都相对较差,“以春茶为例,生态优良的茶园,每市斤一芽二三叶的干茶成本都要70、80元以上,如果低于这个价格,品质和安全性都会大打折扣。”

放心茶的出路:“政企学研”联合搭建放心茶交易平台

陈栋认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是我国市场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的茶叶集散地,要让消费者买到放心茶,就必须去掉茶叶流通渠道中过多的中间环节,让产销直接见面、让好茶实现好价。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建立居于茶叶大数据的第三方中立评价机构为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及等级背书,同时依托政府、大型国(社)企和高校科研单位尽快构建“放心茶”交易平台。凡进入放心茶平台的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第三方检测和审核,确保平台上的产品信息绝对真实可靠。


对此,陈栋表示,首先平台要具有官方、半官方性质。其次,认证、检测、评价的机构必须是中立的第三方的;进入平台的厂家对产品负责,而第三方对所有平台数据负责。第三方通过对大数据进行采集、梳理、分析,参考茶叶的产地、生态环境、水土、气候、茶叶品质等方面的综合指标,建设一套茶叶安全、企业信用、质量等级评级体系,为消费者提供客观、可信的参考,上述信息汇集到产品专属的二维码中,消费者扫码就可以追溯产品的信息。

“第三方检测评价绝对不能造假,不能牺牲平台的信用和公正性,来迎合个别企业的糖衣炮弹。”陈栋强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首页

论坛

导读

我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