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默认红色 灰蓝 淡绿 青色 咖啡色 蓝色 黄色 紫色 淡黄

林柏胜:卖公司、卖公寓,回太青,整红茶

茶叶香 发表于 2015-7-8 15:50:38 | 显示全部
一位香港钟表业老板,卖了公司和海边公寓,跑到石门太青山深处承包茶园、加工茶叶,尝尽酸甜苦辣。10年辛勤守望,换来的是——
茶园绿了 “太青”红了

林柏胜(前中)指导村民采摘两芽一叶嫩梢。  贺欣初 摄
湖南日报记者 周勇军 尹超
通讯员 李飞
7月6日,记者来到石门县三圣乡,登上海拔1029米的太青山。一场夏雨过后,山上满目翠绿;云雾缭绕的茶园里,散落着忙碌的采茶人。
见到茶商林柏胜时,他正和几个工人在坪里摊青。他放下手中活计,把记者引入其简陋的办公室,打来一壶山泉水泡茶。水开后,淋杯、洗茶、沏茶,一气呵成。炎炎盛夏,品着味醇滑口、过喉生津的茶水,感到神清气爽。林柏胜介绍,他泡的“石门怡红”,是自己在太青山苦心守望10年的结晶。
港商进山当茶商
林柏胜原是香港恒胜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广东深圳、潘禺有分厂,主要加工世界名表表壳。2005年春节过后,一年忙到头的林柏胜想找个静处喝喝茶、看看景,于是来到其司机爱人的家乡——石门县三圣乡太青村。
登上太青山,林柏胜被这里的景色震撼了:山上的冰雪、天上的云彩、缠绕在茶园里的云雾,就是一幅天然的仙境图。在太青村休闲的日子里,呼吸着山里新鲜的空气,品味着溪流里的鱼虾,畅饮着太青山上的绿茶,感受着山里人朴实的民风,林柏胜心醉了。
一次闲聊时,村里负责人看到林柏胜乐不思蜀,试探着问他,愿不愿留下来投资经营山上的茶园。因为村里穷,年轻人都在外务工,没人有能力让荒芜的茶园绿起来。已厌倦都市节奏和商场奔波的林柏胜,突然感觉有了一片新的天地适合他去耕耘。
回香港后,林柏胜变卖了自己的公司,处置掉了海边的公寓,然后回到太青村,与村里签了20年承包300亩茶园的合同。从此,林柏胜早起百鸟前、晚归落日后,带领村里留守老人和妇女上山开荒,把一个荒芜的茶园整修得像大块绿色的地毯。
乌龙“转型”换红装
2005年3月,林柏胜在石门创办了香港恒胜茶业公司,投资200万元从福建引进一套乌龙茶生产线,并从太青村选了6个年轻人到福建安溪,跟班学制茶技术。2006年开始制茶,没料到的是,当年产的1000公斤乌龙茶投入市场后无人问津。不言失败的林柏胜,带着茶叶样品到福建、台湾求诊把脉。结论是茶叶未成熟就采摘,影响了品质。制作乌龙茶,谷雨后5月至9月才是采摘茶叶和加工的黄金季节。
2007年谷雨后,林柏胜又生产了1500公斤茶。这批茶的品质虽接近乌龙茶,但色、味仍不尽如人意,卖不起价。正当林柏胜感到茫然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的事业出现了转机。当年9月的一天,一批茶叶刚加工一半,突然停电,后面的工序跟不上,这些茶叶自然发酵,变成了红色。负责生产的厂长是本村人,原在乡里做过红茶,建议林柏胜不如就汤下面,做成红茶试试。
其实林柏胜也有所耳闻,石门红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清光绪年间,广东商人卢次伦在石门壶瓶山创办“泰和合”茶号,年产“石门宜红”红茶50万公斤,全部销往英国,与安徽“祁红”有“南宜北祁”之称。想到这里,林柏胜顿时大悟,难道这是天意?
此后,林柏胜采用传统耕作方式培育有机茶叶,而在加工中以机械替代人工。在程序上,经摊青、萎凋、摇青、揉捻、发酵、做形、焙火等工艺,制成红茶。林柏胜在石门县城开了一家体验店,还带着红茶样品到福建、台湾让茶商品尝。茶商们品后眼睛一亮,纷纷称赞此茶既有铁观音之形,更兼有大红袍之神,只要精心培育,定会成为红茶里的一匹“黑马”。
信心大增的林柏胜,决定转型主攻红茶。他按专家建言,从安徽祁门高薪聘请红茶加工技术专家,投资300多万元,从台湾引进现代化红茶生产设备。两年过后,红茶新品“石门怡红”有机茶研制成功,不仅制作工艺获得专利,还填补了湖南名优红茶空白。
茶园绿了,林柏胜一头乌发却白了;太青红了,林柏胜白净的脸庞却被晒得黝黑黝黑。村支书刘玉龙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村里760人,去年人均纯收入达7500元,其中4000元来自茶叶,林老板的茶园成了乡亲们的“摇钱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首页

论坛

导读

我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