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默认红色 灰蓝 淡绿 青色 咖啡色 蓝色 黄色 紫色 淡黄

从没落到复苏 江西红茶迎来希望

茶叶香 发表于 2014-4-10 15:14:57 | 显示全部
浮梁人王永峰接过由省商务厅颁发的“首批江西老字号”牌匾,不禁感慨万千。这个名叫“孚钉”的红茶,并不被很多人熟知,但在半个世纪前曾是出口拳头产品。在公众视野消失了50多年后,该红茶终于重出江湖。

事实上,在我省,有多个品牌的红茶都经历了辉煌、没落、销声匿迹、重获新生的复兴之路。今年一季度,江西红茶表现抢眼,其中浮梁红茶出口增速接近100%。

浮梁红茶上世纪一度辉煌

1953年,茶界泰斗黄崇焘领着一批人,在浮梁茶厂开始研制优质的浮梁高山红茶,以期与祁红一较高下。经过不懈的努力,加之浮梁优越的自然环境,一个崭新的浮梁高山红茶—“孚钉”问世了。

谈到当年“孚钉”的辉煌,浮梁县茶叶局负责人津津乐道,此茶出口前苏联,一吨“孚钉”红茶可换来数十吨钢材,开创了浮梁与祁门并列特级红茶的时代。

然而好景不长,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孚钉”的生产工艺被荒废了,许多制茶人被迫改行,“孚钉”在盛极一时后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2011年下半年,王永峰着手策划“孚钉”红茶生产加工,他邀请了茶界泰斗、对祁红和浮梁茶叶有着极深造诣的黄崇焘为技术顾问,复制钻研传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享誉海内外的“孚钉”红茶。

2012年初,外形细嫩、色泽乌润、香气清醇的“孚钉”茶一投放市场,就一鸣惊人,供不应求。2012年6月中旬,在北京茶博会,“孚钉”复出首秀,立即引起了浙江、上海、山东等地商家和消费者的关注。

王永峰告诉记者,经过两年的努力,他现在拥有茶园1100亩,预计今年产出手工“孚钉”功夫红茶2.5吨,机制红茶12吨,产值800多万元。他要把“孚钉”品牌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并着手申报省级手工制红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宁红”整合资源做大做强

除了“孚钉”外,宁红功夫茶也是我省知名红茶。自近代以来,宁红茶就名闻天下,种植面积、产量在国内都首屈一指。然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落后的市场经营和企业管理、盲目的多元化经营和茶农之间互相压价恶性竞争,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修水县茶产业发展陷入困境,企业亏损严重,茶园面积锐减。二十世纪初,全县茶园面积不足2万亩,茶产量不到400吨。

“那个时候,坚持种茶的茶农,只能将鲜叶卖给浙江福建的茶商,再由他们制作成其他品牌的茶叶。”茶农说,他们在市场沉浮中意识到,必须用市场化的理念来探求新生之路。

修水县茶叶协会会长说,当时该县茶叶企业弱、小、散,茶叶品牌多、乱、杂,茶叶品质参差不齐,企业竞争力不强,是修水茶叶在市场大潮冲击下逐步没落的主因。


一个品牌整合方案随即形成:对同茶异名、一茶多名的牌子进行整合,借助历史知名品牌的影响力与文化底蕴,该县将50多家茶厂全部整合在“宁红”这个品牌之下,对茶叶产品实行“母子”商标管理,统一进行品牌销售管理,做大做强“宁红”品牌。

2010年,当地政府引进来自浙江、北京等地的企业,用先进的营销理念和雄厚资金重新打造宁红红茶。统一向茶农、小茶厂提供启动资金、进行培训,并按签约价格收购茶叶。经过几年的时间,修水无公害茶园已经增长至13万亩,其中投产茶园7万亩,预计2014年产茶6000吨,在全国的销售网络,也在逐渐铺开。

本报记者 徐黎明

作者:徐黎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首页

论坛

导读

我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