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默认红色 灰蓝 淡绿 青色 咖啡色 蓝色 黄色 紫色 淡黄

福建省政和县以标准为基石:五载勤耕耘 一杯共品茗

第一茶叶网 发表于 2013-8-15 15:25:42 | 显示全部
□ 李少鹏 陈文杰 徐锦锋

    本报记者 江 东

    闽北政和,历史悠久,以茶立县。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白茶极品白毫银针进贡朝廷,徽宗皇帝品后大悦,遂把年号赐为县名,政和由此得名。千年以来,白茶渐已成为政和的城市名片和形象产品。

    为保护政和白茶的品质和特色,维护白茶品牌声誉,提升白茶的市场竞争力,政和县质监局在2007年成功组织申报政和白茶地理标准保护产品后,于2008年又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 政和白茶》国家标准,使得政和白茶有了统一的质量标准。

    为了更好地指导白茶的标准化生产,该县技术工作组共收集了59项有关茶叶生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构成政和白茶标准体系,进一步规范政和白茶的生产和销售。通过实施《地理标志产品 政和白茶》国家标准,政和白茶产业产值从标准制定前产值比增53.85%,企业和茶农每年可多创收4200多万元,茶农增效明显。

    5年来,政和县依据《地理标志产品 政和白茶》国家标准,要求各公司、茶厂,尤其是示范区的建设要始终严格按照标准推进。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建立无公害茶叶基地,示范带动茶园标准化建设。目前,政和县共有无公害茶园面积3000余公顷,占全县茶园面积的41%,其中,县科技局示范茶厂碧湖春茉莉花茶和碧湖春烘青绿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铁山花茶厂80公顷基地茶园通过绿色食品基地认证,杨源东源茶场40公顷和东平岭头茶园20公顷基地通过有机食品基地认证。运用综合技改措施(改树、改土、改园),每年改造低产茶园500余公顷。同时,积极鼓励各企业建立出厂产品溯源标识管理体系。对茶企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实施QS食品准入,引导、鼓励茶企争创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健全涵盖茶叶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标准体系。

    与此同时,为全面提升茶产业质量管理水平,推动茶产业监管优化升级,健全优化企业茶品质质量管理,促进产品质量稳步提高,政和质监局持续强化监管时效,扶持名优保增长。该局强化申证企业管理,把好茶产业市场准入关。严格实施茶产业生产许可制度,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同时,该局突出证后监管,对茶企实行了定期、不定期的监测分析,按照相应标准,分类落实指导任务,做到及时、安全、有效、高质量地掌握和控制有关害情、灾情。

    随着政和白茶的名声越来越大,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也随之上市。为此,政和县质监局加大打击茶生产掺假力度,2008年至今共发生掺杂掺假5起,该局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30余人次,开展专项整治12场,同时还进行广泛宣传,利用电视台、宣传标语、发传单等形式,努力提高业主的质量安全意识,严把产品质量关,以确保政和白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5年来的持续耕耘结出了硕果。据统计,政和县现有茶叶加工企业170多家,茶园0.8万余公顷,年产量9000吨左右,加工量超过1万吨,总产值两亿多元,其中白茶产量4000多吨,占福建省白茶产量多达70%,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白茶生产、出口基地。政和白茶大量出口欧美等国家和港、澳地区,行销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福州等80多个大中城市。

    面对茶叶产业的广阔发展前景,政和县委、县政府将白茶产业列入当地经济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了“做大茶产业,打响茶品牌”的发展思路,将茶产业作为独特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积极创建产业品牌,制定了“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协会组织”的市场运作模式,出台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从地方财政中安排专项资金,扶持白茶加工企业扩大规模,以提升政和白茶产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和品牌影响力。

    展望未来,政和县质监局将致力于服务政和绿色产业发展,为这张城市绿色名片持续增色添彩。


评论列表 ( 评论1 ) 显示全部 倒序浏览

  • 82587.com

    2013-8-15 16:29:48
    路过,支持一下啦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首页

    论坛

    导读

    我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