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默认红色 灰蓝 淡绿 青色 咖啡色 蓝色 黄色 紫色 淡黄

浙江红茶发展简史

第一茶叶网 发表于 2013-6-27 15:48:14 | 显示全部
 我省红茶产制始于清同治年间,起初主要产区在温州,简称“温红”,诸暨、萧山等地亦有少量生产。新中国成立之后,我省红茶生产经历了发展、萎缩、恢复发展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0-1978年)是我省红茶产销的发展阶段,主要靠出口拉动,红茶生产快速发展,红茶产量快速增长。红茶品种为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两类。建国之初,因港口被封锁,珠茶出口受阻,我省开始大规模改制红茶,全省红茶产制得到很大发展,制茶工艺和设备都有改进和提高,主要产品为工夫红茶,按“宁红工夫”进行加工,1955年定名为“越红工夫”。当时,主要销往前苏联和东欧,后来扩大到西方国家,由于国外茶叶市场不稳定,我省茶叶生产每年都在调整,红茶需求大的时候生产红茶,绿茶需求大的时候生产绿茶,特别是绿茶滞销时红茶生产很热。1950年,全省收购红毛茶1150吨,1951年增至4000多吨,1952年至1953年平阳和绍兴地区大部分陆续恢复绿茶生产,1955年红茶内外销畅销,绍兴、诸暨又改为生产红茶。1957年,分级红茶(后称红碎茶)开始加工,当年红毛茶收购量达3006吨。上世纪70年代开始,红茶收购量大幅上升,1972年收购5500吨,1978年收购量高达10500吨。

  第二阶段(1979-2006年)因遭遇国际红茶市场疲软,销路不畅,我省红茶经历了萎缩阶段。1979年,经省政府批准,将桐庐、浦江、诸暨三县红茶产区转产烘青,绍兴县部分地区转产平炒青。由于国际红茶市场经常波动,加上省内红茶多系小叶种鲜叶所制,红碎茶品质不高,出口量逐渐减少,1990年下降至1703吨。改革开放后一段时期,绿茶名优茶畅销于市,红茶逐渐销声匿迹。

  第三阶段(2007-2012年)是我省红茶产销的恢复发展阶段。在“金骏眉”带动下,国内红茶消费兴起,红茶生产重新焕发活力,红茶产量逐年增加。我省不少茶叶产区开始尝试推出高档红茶,如杭州市恢复“九曲红梅”,庆元百山公司加工“百山红”,龙泉推出“龙泉红”、“金观音红”,绍兴市开发“会稽红”,绍兴县恢复“越红”等,全省所有产茶县市基本上都有企业在生产红茶。今年的红茶评比,全省有130余家企业送样参评,从一个侧面说明我省目前红茶生产积极性高涨,正处快速发展期。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和不足。个别红茶产品卖价畸高,炒作迹象明显;大部分高档红茶的口感和时下流行的“金骏眉”红茶相似,加工技术以模仿为主;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缺乏自主品牌,竞争力不强;生产面广、点多,多数企业在试制产品,未形成规模商品等等。从全国来看,传统红茶大省如云南、福建、湖北、湖南等积极恢复、巩固红茶产业,新兴红茶产区加快创制步伐,产量增幅惊人,河南信阳红就是典型之一,2011年信阳红产量从2010年的510吨增加到6050吨,增加十多倍。2012年全国红茶产量达到13.24万吨,同比增长16.45%。


评论列表 ( 评论1 ) 显示全部 倒序浏览

  • 82587.com

    2013-6-27 16:39:35
    真是 收益 匪浅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首页

    论坛

    导读

    我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