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默认红色 灰蓝 淡绿 青色 咖啡色 蓝色 黄色 紫色 淡黄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卡多佐 发表于 2011-9-25 18:17:01 | 显示全部
国务院国发[2006]18号文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class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 共计518项,福建武夷山市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入选”传统手工技艺”项目,成为首批唯一的茶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夷山大红袍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是明清两代贡茶中的极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大红袍母树无性繁殖获得成功,经过二十多年的推广,其种植面积已达4万多亩。目前,大红袍已作为古树名木录入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且大红袍茶叶的制作技艺已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代表中国申请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As the best tribute tea of both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Dahongpao experienced a history of more than 350 years. In early 1980s, Dahongpao mother trees’ vegetative propagation achieved a complete success, resulted in more than 40,000 mu plantation of Dahongpao tea during the past years of promotion. At present, Dahongpao trees, being ancient and rare, were recorded as Wuyi Mountain World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The tradition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Dahongpao tea was elected as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now is a candidate, on behalf of China, of the Worl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作为传统手工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源于明末,成于清初.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工艺流程共有10道工序,即采摘、萎凋、做青、双炒双揉、初焙、扬簸晾索及拣剔、复焙、团包和补火,期间经历了千余年历史的技艺传承.武夷岩茶(大红袍)既有绿茶的清香、红茶的甘醇,又独具“岩骨花香”的乌龙茶神韵.大红袍“活、甘、清、香”的滋味与它的品种有关,更与它自古以来独一无二的制作工艺有关.已故的茶界泰斗陈椽先生更评价它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制作技术,无与伦比,值得中国人民雄视世界”.
2006年5月25日,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class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武夷山榜上有名,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全国唯一因茶进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国共有1315个项目向文化部申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广泛征求意见、专家论证、媒体公示,最后由国务院批准确定518项,在这众多的项目中,武夷山市申报的《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是唯一茶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茶文化艺术之乡,是世界红茶、乌龙茶的发源地,武夷岩茶是在传承了绿茶、红茶制作的科学精华基础上出新,继承了绿茶的清香、红茶的甘醇,又独具“岩骨花香”的乌龙茶神韵,其制作工艺、技能具有科考、科研价值,主要分萎凋、做青、双炒双揉、炖火等步骤,期间经历了千余年历史,形成了具有卓越高超技能和鲜明地方特色的一整套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决于几个原因:
制茶工艺的不可复制性
大红袍手工制茶技艺的非物质文化内涵,重点在于其不可复制性,如 “看青做青,看天做青”、“两晒两晾”、“低温久烘”等,这些技艺依赖于大红袍独特的生长环境与原料的地域性,与武夷山脉地理地貌、以及特殊的土性是分不开的,在武夷山区域外无法应用.
纯手工制茶的复杂性
大红袍的传统制作技艺萌芽于16世纪,茶农在漫长的制茶过程中总结创造出独特的手工制作工艺,是现代机械无法完整替代的,全凭人工实践经验、现场感觉来进行手工操作.大红袍属于半发酵茶,与其他茶类相比,制作工艺更加繁杂,每道工序对茶的品质都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特别讲究.
技艺传承的不确定性
在武夷山,从事茶叶生产制作的人口约有4万,其中,栽种制作“大红袍”的只占到百分之六七,大约不到3000人.而且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需要长年累月经验的积累和几十年如一日的恒心,年轻人大都不愿尝试.现在传统大红袍的一线制茶工人多在60岁上下,面临着断代的危险,这也是大红袍制作技艺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入选后,国家将有资金和政策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以及抢救,武夷山市政府大力保护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2002年,武夷岩茶被国家确认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3年武夷山成为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制艺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9月,又代表中国乌龙茶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7年,武夷山公布了张天福、姚月明、陈德华等20多位传承人代表,使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后继有人,并制定实施了《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管理办法》,在实行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同时,对具有丰富经验、身怀“绝技”的老制茶师进行专访,建立个人档案,对他们的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对武夷岩茶制作工艺以及相关的历史的,当代的资料文献进行收集、整理、保存,实施了对武夷山“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原生态文化景观的保护.进一步挖掘了与传统技艺相关的茶艺、喊山、祭茶、斗茶、茶王赛等习俗活动.实施了对武夷岩茶传统制作工艺、传统制茶器具、传统制茶作坊、岩茶主产区古代茶作坊、下梅“景隆号”茶庄焙坊、天心永乐茶坊及慧苑寺老茶厂遗存修复和保护档案.
     武夷山还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质量标准和国家工商总局规定的加强大红袍证明商标管理使用,执行有关质量的监督和检测,通过对这些法规、条例的执行,确保传统工艺技能的传承和进一步保护.整合全市的茶叶科研机构,以市茶科所为主,建立发展各种科研专业机构,为民办为主,在传承发展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同时,通过整合品牌,加速茶业产业化和与它相应的机械化制作,注重传统工艺技能和传承应用使之相得益彰,让传统工艺与机械化先进技术相辅相成,以积极的态度加以保护,使传统工艺得到传承延续.

评论列表 ( 评论9 ) 显示全部 倒序浏览

  • lhw54321

    2011-9-27 06:31:00
    慢慢来,呵呵  
  • sideofsea

    2011-10-4 02:06:31
    佩服佩服啊.  
  • 亚洲之鹰

    2011-10-11 21:10:49
    其实回帖算是一种没德德,所以我快成圣人了  
  • netceo

    2011-10-29 05:44:55
    好困啊  
  • 洁甫瞑食髡

    2011-11-3 17:38:38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 MO-MO-MO

    2011-11-3 17:38:38
    原来这样也可以  
  • 飞女

    2011-11-3 17:38:38
    希望大家都有好运  
  •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首页

    论坛

    导读

    我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