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茶是怎么做的? 《月光下的凤尾竹》这首云南民歌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云南素有植物王国的美誉,自然也盛产竹子。这种常见的植物除了是文人雅士风雅颂的对象之外,它的实用价值在这里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可以编织各种竹器,还能当作炊具使用。于是就有了竹筒饭、竹筒茶,这种方式制作的茶和米饭充分吸纳了竹子本质的清香,口感极佳。 竹筒茶在云南是比较有意思的一个类型,现在我们常见的主要有拉祜族竹筒茶和傣族竹筒茶。竹筒茶在云南有着很悠久的传承,詹英佩在《西双版纳——普洱茶原产地》一书中提到,勐海县腊卡拉祜人做的竹筒茶在清代就闻名遐迩,过去每年都要进贡到车里宣慰司。 制作竹筒茶,要预先准备新鲜竹筒和晒青毛茶,先往竹筒里塞满晒青毛料,在炭火炙烤的过程中,让毛料充分吸收竹汁及竹香。干燥的毛料被鲜甜竹汁浸润渐渐软化,炙烤的同时,用木棍将香竹筒里的茶舂紧,然后再加入散茶,再烤再舂,直到塞紧。 这是一种风味独特的茶,但是我们发现竹筒茶在存放的过程中易发霉、生虫。所以在购买保存的过程中要注意通风,我们建议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喝掉。 有学者猜测,柱状茶的出现与竹筒有很大关系,最初茶被装进竹筒,有紧压和方便运输之故,茶到了消费地,竹外壳被肢解后,就会得到完整的一个柱状茶。而小的圆茶,则是来自对这种柱状茶的再次分解。今天在许多茶博会上,会经常有用锯子锯开柱状茶的表演。 当然,今天许多普洱茶并不用竹子来装,但竹壳依旧是最主流与传统的普洱茶包装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