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茶被认为“国饮”,茶被人们视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药、提神的饮料、友谊的纽带、文化的象征。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里,茶道为核心,茶道分两种,一是备茶品饮之道,一是思想内涵。前者是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后者是通过品茶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品茶需要意境,一款好茶需要在好意境中才能体现茶的魅力,人们在喝茶时所体现的一面才是最自然的。茶的意境是与茶相伴而生,给人以清新、淡雅、闲适,亲切而自然。 喝茶是一种行为,在人们心目中的含义却早已不在是动作那么简单 ,它已成为一种意境,一种文化。 有时候,喝茶时一种享受,它让你心情舒畅,交流愉快畅通; 有时候,喝茶是一种思考,在遐想中回到自我,想到过去,纯真是人的本质,在茶叶那即苦又甜的滋味中,慢慢读懂人生; 更有时候,茶是一种激励,感受茶那一丝苦涩,抛弃那一点惆怅,在茶水与心情共鸣的瞬间抬起迷惑的双眼,感受茶香飘过的愉悦,你又可以站起来面对一切。 茶,就是这样,普通中有着不普通的意境,平凡中显示超俗,淡雅中不乏激情,让你更加清醒,更加从容。一片茶叶,那么微小,但它溶于水后,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不保留的释放出自己的精华;最喜欢把茶叶溶于水的那一瞬间,它犹如仙女般飘落,留下一份茶香。 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在苍茫人世中,每个人犹如一片茶叶,都要从生到死。在这个过程中,世间不会留心哪一个人,就像喝茶不会注意某一片茶叶一样,茶叶不会因为溶于清水不为人知而无奈,照样留清香在人间。人也如此,不必为自己不为人知而沮丧,因为我们成就了他人,贡献了自己。 喝一口茶,但并不急于去咽下,慢慢的将茶香融入口中。茶的特点之一为苦,如何理解“苦”呢?品茶最为贴切的就是一杯清茶中那淡淡的滋味,唯有苦涩,最为醒脑。而这苦涩却不乏甘甜之苦,茶已经不单纯的作为一种饮料,它代表了一种文化,一种价值取向,品茶之道,才是人生之道。 茶不是什么解烦之药,它赋予品茶人“静”的心态,你的思绪随着茶香飘散开去,自己的烦恼也就慢慢化解。 做人就像品茶一样,不急不燥,一步一步,从找水源到煮水,再到泡茶,有条不紊。茶的味道以为生活的味道,苦中有点涩,当入口以后又有点甜;生活也是这样,苦中有甜,苦尽甘来,只有尝尽苦味,方知后来的甘甜。 喝茶,喝的是一种文化,一份心情,一丝感悟,一份惬意。 品茶,品的是一种平实、无华、静如止水的人生心态。生活并非平平庸庸的过完日期,而是追求一种心态,一种自我的信仰。因为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只可惜繁重的工作,忙碌的生活让我们无暇去顾及精彩的瞬间罢了。而饮茶能使人净化心灵,净化的心灵才能欣赏到心情的那道风景线。挫折能使我们更坚强,烦恼让我们更珍惜片刻的宁静。 古人说得好“茶似隐,酒似侠”。所谓茶道,于是有了隐者所追求的超脱世外。 君不见曹松品茶“靠月坐苍山”,郑板桥品茶邀请“一片青山入座”,陆龟蒙品茶“绮席风开照露晴”, 李郢品茶“如云正护幽人堑”,齐己品茶“谷前初晴叫杜鹃”,曹雪芹品茶“金笼鹦鹉唤茶汤”,白居易品茶“野麝林鹤是交游”。 在茶人眼里,茶中藏月,而月中有情;茶中有山,而山中有景,景中孕情;茶中有风,而风起云卷,故风有情、云有情,人亦有情。 将一小捏茶叶装入中,倒上热水,看着皱巴巴的茶叶片在水中伸展开躯体,抖擞了精神,就好像突然有了灵魂一般。然后饮者饮着茶水,将自己的所有寄托于茶叶之上,借此来寄情于山水,忘情与山水,心融于山水,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 茶就像看透世事的长者,会开解人,引导你走出暂时的迷茫与黑暗,而不是麻痹你的神经,给你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假象。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的这首《丑奴儿》,道尽了喝茶人的感悟。就像老茶树,它的嫩芽泡出来的茶味会更浓。越是老人,越能品懂茶所含的运道,因为他们已是历尽世事沧桑,早在人生浮沉中读懂了一切,而这些恰恰正是茶所要告诉品茶人的。 茶是自然地精灵,更能让现在的人在忙忙碌碌的喧闹世界中体味到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野幽情,在短暂的空明中放松精神,让绷紧的弓弦松弛下来,仿佛把整个自然天地都纳入了你的胸怀,来抚慰身心,消除烦恼,还给你“明天会更好”的激情与梦想。 可以说,茶即人生,人生即品茶。 天地赋予茶自然地奥秘,而人们用茶去体会天地的奥秘,再用自己的过往去验证领悟到的道理。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热闹后的深思。 一杯清茶,一种人生,豁达,开怀,包容。细细品味,苦中有甜,清香四溢,健康人生! ============================== 关注行业最新动向,分享茶与生活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