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默认红色 灰蓝 淡绿 青色 咖啡色 蓝色 黄色 紫色 淡黄

说茶道韵

徽州茶人 发表于 2011-9-22 20:07:26 | 显示全部
      韵,古字作“韻”,指声音。《说文解字》:“韵,和也。从音,员(匀)声”;《玉篇》:“声音和曰韵”。员即圆字的简写,圆浑之圆:匀为韵之简写,调匀之韵。韵为圆浑和谐的意思。
  韵从声音一扩大,就有了“神韵”、“气韵”、风韵、家韵、韵宇,等等。除韵宇指人的器量胸怀,家韵指一户人家的处世作风外,都指在人体状貌基础上呈现的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美的感官反应。
  茶之韵,味也。简而言之,茶韵即各种名茶的独特韵味或风韵。善于品茗的人,都讲究欣赏茶韵,特别是各种名茶的独特韵味。如:武夷岩茶有“岩韵”、铁观音有“观音韵”、冻顶乌龙有“喉韵”、凤凰水仙有“山韵”、龙井茶有“风韵”……欣赏名茶的这些独特的韵味,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中国古代文人和茶有不解之缘,可以说没有古代文士便不可能形成以品为主的饮茶艺术,不能实现从物质享受到精神享受愉悦的飞跃,也就不可能有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文人雅兴风流,是中国茶文化最有韵味的篇章。(余悦《中国茶韵》)
  中国茶韵古已有之。“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陆羽《茶经》)建茶“擅瓯闽之秀气,臻山川之灵禀”(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使佳茗而饮非其人,犹汲泉以灌蒿莱,罪莫大焉。有其人而末误用其趣,一饮而尽,不暇辨味,俗莫甚焉。”(屠隆《考粲余事》)明代,在武夷品茶颇得岩韵真谛的陈雨诗云:“毫尖似雪细于丝,活水须烹品色时。只许素人来共啜,莫教肉鄙酒徒知。”(徐表然《武夷九曲志》)由茶及人,又由人及茶,循环往复,而韵高致清,这就是古代的“茶韵”。
  谈论茶文化时,“韵”字不一而足。“韵致”、“风韵”、“岩韵”、“音韵”、“喉韵”、“山韵”,等等,既流行于品茗者的口头,更见于诗文典籍。唐末五代人徐寅赞武夷岩茶:“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宋代宋庠《谢故人惠建茗》曰:“左砺沸香殊有韵,走瓷涵绿更怀空。”元代李德载《阳春曲·赠茶肆》中曾两次写到“风韵美,唤醒睡希夷”、“风韵煞,到底属陶家。”明代李时勉《章郎中送茶》曰:“玉堂曾是夸风韵,何以陶潜乐醉眠。”许次纾《茶疏》言:“韵致清远,滋味甘香,足称上品”。《黄山志》上有:“莲花庵旁就石缝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断腭,谓黄山云雾茶。”
  中国茶韵涵盖着茶俗、茶道、茶艺。“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物色在于点染,意态在于转折,情事在于犹夷,风致在于绰约,语气在于吞吐,体热在于游行,此则韵之所由生也。”

评论列表 ( 评论18 ) 显示全部 倒序浏览

  • 徽州茶人

    楼主| 2011-9-22 20:08:42
    我坐沙发,打字不行,就这些我都写了好一会儿,谢谢大家支持我。。。
  • 小强西藏行

    2011-9-30 08:26:06
    饭可以乱吃,话也可以乱说,但贴子不可以乱发哦  
  • mic695

    2011-9-30 08:26:06
    有才的不在少数啊  
  • mic695

    2011-9-30 08:26:06
    很有吸引力  
  • 金竹坑

    2011-10-2 04:35:22
    这个贴不错!!!!!看了之后就要回复贴子,呵呵  
  • 徽州茶人

    楼主| 2011-10-2 19:52:56
    金竹坑 发表于 2011-10-2 04:35
    这个贴不错!!!!!看了之后就要回复贴子,呵呵

    谢谢支持~~!
  • DG_Yellow_M

    2011-10-7 18:11:08
    你喜欢贴子还是发贴子的人  
  •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首页

    论坛

    导读

    我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