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红,开启绍兴红茶复苏之路
茶,作为中华国饮,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物质与精神层面的需求。中国地大物博,饮茶历史悠久,现有六大茶类,且不同的茶类又有地域、人文特色之分。绍兴产茶历史悠久,地貌为低山丘陵,境内江河纵横,群山起伏,茶得山水滋养而富有清香,山水得茶之灵秀而富有神韵,绍兴举目皆茶景。
据记载,三国至南北朝,会稽人士已有饮茶习惯。绍兴茶叶兴于唐,盛于宋,自清代进入鼎盛时期。早在南北朝时,刘敬叔在《异苑》中记载:嵊州有人“好饮茶茗”。茶圣陆羽遍尝天下茶,在《茶经》中盛赞:浙东茶叶“越州上,明州、婺州次,台州下。”当代茶圣吴觉农生于绍兴上虞,他一辈子致力于家乡的茶叶发展,在绍兴开辟了大批茶园,传授种茶技术,改良茶叶品种,传承了茶文化,促进了绍兴茶叶的新发展。
茶叶历来是绍兴的名优特产,宋代起,绍兴产的日铸茶异军突起,力压群芳,成为闻名全国的优质名茶。明末清初,平水珠茶以贡熙茶名出口,出口量占当时一半以上,风靡欧美市场。平水作为绍兴东南的一个著名集镇,早在唐代就已经是茶叶加工贸易的集散地。
1932年,《中国实业志》记载:当时浙江茶栈,由绍兴平水首创,其次为上虞之章镇,“清同治年间,绍兴、上虞茶叶由茶栈精制,运销外洋甚多,获利殊巨。”
绍兴红茶曾是绍兴茶中的一个重要品种,越红功夫茶曾被列入全国知名红茶行列,是上世纪的主要出口茶之一。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辉煌一时,即使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绍兴全市年产功夫红茶也有9000余吨,为全市年茶叶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多,曾是绍兴主要的外销茶之一。
更早的记忆,是在《新昌县志》(1994年版)的记载:“清代前期,茶类以烘青、红茶为主,道光后,盛行外销,改制珠茶。”虽然此段记载没有对新昌红茶的起源进行明确断代,清代中期的康雍乾嘉,和道光年间的茶事记录断档,珠茶生产的年代与茶界最新研究有出入,但至少透露出新昌红茶在清代已有生产的信息。
会稽红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底蕴之中孕育而生的。会稽红采摘素有神山、名山之称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地--会稽山的茶叶为原料,运用正山堂传承四百余年的红茶制作技艺并融合创新,制成了具有产地文化特色与韵味的优质红茶。
2012年,绍兴市政府携绍兴市6家龙头茶企与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筹划创办浙江绍兴会稽红茶业有限公司,利用会稽山的茶叶资源结合金骏眉红茶加工技术共同制作会稽红高品质红茶。
会稽红的成功研发推广,丰富了茶类结构,拉长茶叶产业链,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在继承的基础上,加大红茶的研发力度,大大提高茶叶的综合利用率,使得绍兴的红茶产业在一步步的复苏,为当地茶产业健康发展、茶业增产、茶农增收贡献了相当的力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