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变制茶师出产红茶获省金奖
博罗县柏塘镇平安林场,一座座矮山上茶树整齐成垄,层层递上。茶山主人是一位退休教师余党生。两年前,他从一位台湾老板手中接下500多亩茶园。在此前甚少喝茶的他,接手后潜心种茶,自学制作红茶。他用教师般的严谨细致,半年内做了上百次试验,写下了6本笔记,记录心得体会。他的450亩茶园最终通过了茶鲜叶有机认证,制作的红茶、乌龙茶也通过了有机认证,成为博罗首家有机认证茶场和茶叶产品。近日,他制作的红茶在广东省第十一届名优茶竞赛中获得金奖。◎家乡情结
茶叶标注有采摘日期、地点及制作日期等信息
余党生戴着一副眼镜,带着一丝教师的严肃。他的名片上,姓名后面印着“用心茶人”4个字。茶山上,立着一个大标语:“杜绝化肥用药”。
曾经的教学经历,深刻影响着余党生种茶制茶。从采茶、制茶、储存,各个环节都有他严谨细致的影子。一座座茶山茶树成垄,修剪得十分平整。新铺的水泥路十分宽敞,通向一座座茶山。茶山中竖着一块块牌子,用于标明品种和地点。几处水塘错落有致分布在茶山间,徜徉其中,好像在逛规划细致的园林景观。
制茶车间里,茶青铺满了塑料布,一台大风扇正对着茶青猛吹,正处于红茶制作的萎凋阶段。眼下正是采摘鲜叶、制作红茶的时节,仓库里已存放着一包包制作好的红茶。余党生打开仓库,一股浓郁茶香立刻扑面而来。装满茶叶的塑料袋上贴着标签,上面写着茶叶采摘日期、地点、制作日期,以及制作前茶青的重量、成茶的重量等信息。“我有专人记录这些信息,连多少人采摘,谁采摘都要记录清楚,这样才好追本溯源。”余党生说,要做就要做高品质的茶,每一步都要用心、做细。当初接手这处茶场时,他心里已经定下了目标。
因祖辈种茶,退休后选择回乡种茶
余党生的家乡就在平安林场,说起他与茶叶的情缘,可以追溯到祖辈。“你看,最高的那座山,我小时候大伙就叫它茶山。”余党生指着茶园背后的一座山说,家乡历来都有种茶的习惯,祖辈父辈每年都种茶、炒茶,那时家家户户都有几亩茶园。
祖辈的种茶习俗印在了余党生的记忆里,但没有印记在他的生活习惯中,他没有喝茶的习惯。“可以说,工作这几十年都不怎么喝茶,对茶也没有讲究和研究。”余党生的妻子是生意人,他自己则一辈子和讲台打交道,曾做过博罗县一所中学的校长。退休后回到家乡种茶制茶,他说,这是他的家乡情结。
茶场原是一位台湾老板的,一直经营不善。2013年9月,老板想转让茶场。余党生了解到,茶场种的是台湾金萱、台农十八号(红玉)。他回到家马上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我看到相关信息说,台湾金萱可以做成世界顶级的红茶,而且我看好红茶的市场前景。”于是,他和台湾老板很快签了转让合同,“很想回到家乡做点事。”
◎从老师到学生
买书上网自学,边做试验边记笔记
客家炒山茶余党生在小时候接触过,可从没有制作红茶的经验。接手茶场时,正好出产白露茶。余党生没有请人来制茶,而是专心做起了各种试验。买书看书、上网查找资料,了解红茶的制作过程。然后,他采摘了四五公斤茶青来做试验。从那时开始,他几乎24小时都待在茶园里,每隔两个小时就要起来摇青。每次做试验,他总是认真地将采摘时间、地点、采摘人、天气,以及试验时间、地点、过程等各种信息都详细记录下来。他每天只睡6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做试验。他还每天写下制茶心得。从2013年9月至2014年清明节前,余党生的生活都被制茶试验占据着。每制好一次茶,他就送给亲戚朋友品尝,由朋友反馈意见,他再上网查找资料,找出原因,解决问题。
“做了上百次试验,学会了制作红茶、乌龙茶、白茶。”记者看到,余党生的制茶试验记录和心得就写满了厚厚的6本笔记本。“10月18日,阴,吹北风,温度较高……”笔记十分详细。
用被虫咬过的茶青制作顶级红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余党生掌握了制作好茶的技艺,同时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一定要追求品质,不能盲目追求产量。为此,他对种茶、采茶、制茶各过程制定了严格的规范。
种茶时,余党生坚决杜绝农药化肥。“用的是羊粪、花生麸、豆粕发酵的有机肥。”即使有虫子,余党生也不杀虫,而是将被虫咬过的茶叶用来制作顶级红茶东方美人茶。“虫子的唾液和茶叶发酵,制作出的茶有独特的蜂蜜熟果香,是茶中珍品。”
采茶时,余党生十分讲究。采茶工人按天算工钱,而不是像行规一样按采茶重量算工钱。“我要求采摘时一芯一叶或者一芯两叶,如果按重量收钱,工人采茶时可能会摘成一芯三叶或四叶,这样就无法从采摘源头保证茶青质量。我宁可他们慢慢摘,也要保证质量。”
除此之外,他对采茶时间也很讲究。“早上8点之前采的露水茶不好;上午的茶水分比较多,也不太好。最好的采茶时间是下午2点到5点,这个时候茶叶上的水分已经晒干了,茶叶也散发出香气。”每隔一个小时就要开车到茶园收一次茶青,为的是防止茶青在竹篓里放久了开始发酵。“宁可每天少制一点茶,也不能马虎。”到了制茶阶段,余党生更是亲力亲为。
◎功夫不负有心人
成为博罗首家有机认证茶场
“不仅要做好茶,还要做健康的茶。”刚接手茶园不久,余党生开始对茶园、茶叶进行有机认证。“接手茶园时,台湾老板无意中说了一句:他曾经想做有机茶,已经两年没有用农药化肥了。”听到台湾老板的话,余党生暗暗记在心里。接手茶园后,他先对茶园土壤、水源、空气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他马上申请了有机认证。2014年12月30日,余党生的450亩茶园通过了茶鲜叶有机认证,同时制作出的红茶和乌龙茶也通过了有机认证。据博罗县农技推广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博罗县首家通过有机认证的茶场和茶叶。据了解,茶叶进行有机认证时要通过的数据有400多项,一项不合格都无法通过。
“回归自然,生产出健康产品才是农业发展真正要走的路。”余党生说,这是他去申请有机认证的原因,也是他的成就感所在。
红茶获省名优茶竞赛金奖,将参加国家级比赛
今年5月中旬,余党生获悉广东省茶叶学会、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举办广东省第十一届名优茶竞赛。他马上从仓库里随手拿了一些去年制作的白露红茶,送到省里参赛。“我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想知道,我制作的茶叶大家是否认可。”令他惊喜的是,他的红茶竟然获得了金奖,乌龙茶获得了优质奖。“我的茶还没正式在市场上销售呢!”
如今,余党生正精心准备省里推荐他参加今年10月举行的国家级名优茶竞赛。“采茶青时只采未展开的叶芽,也就是一芯。”余党生请了二三十个工人一起采摘,每人每天只能采到250克茶青,需采8万株茶树才制作出0.5公斤茶叶。
记者看到,余党生精心为比赛准备的茶叶呈红褐色,仔细可辨茶叶背面的金豪。泡出来茶汤红色鲜亮,有一股浓郁的蜜香味,喝起来入口柔而略带霸气,回甘无穷。“这些还没有发酵,在仓库放3个月后充分发酵,就可以参赛了。”
如今,种茶、制茶不仅给余党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更满足了他的家乡情结。“自己有了发展,就希望能回馈家乡。”他的茶园固定工人有10多人,临时工有五六十人,都是附近的村民。这两年,他发给工人的工资超过百万元。
面对着自己6本试验笔记,余党生爱不释手,不轻易给别人看。“我准备写一本书,纪念自己种茶制茶的经历。”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朱如丹 方莲花 统筹 本报记者方莲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