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羊遍地绿茶飘香 基层感受黔西南“精准扶贫”
5月27日,在贵州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的组织下,10余家省内主要新闻媒体的20余名记者前往黔西南,围绕“推进贵州扶贫开发”主题采访,深入晴隆县、普安县的贫困乡村、产业基地、农户家,零距离感受“精准扶贫”为当地百姓带来的实惠。石漠化治理亮点:“晴隆模式”草地畜牧业
在石漠化治理已见成效的晴隆山间,满坡生长着皇竹草,这是由象草和美洲狼尾草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型高效经济作物,长得快,水分充足。山间放养的“晴隆羊”,前胸开阔、屁股和肚子很挂肉,外形很有喜感。
在晴隆种羊繁育中心,有一支12人的技术团队,这个团队以来自北方的80后夫妻刘树军、伊亚莉等为主要负责人,都是研究生学历的畜牧师,技术团队负责为当地养羊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4年前,刘树军夫妻扎根到晴隆县,带领中心的技术人员从事“晴隆羊”培育。目前,“晴隆羊”横交固定进行到第五代,并已选出5000只比较理想的种羊。“晴隆羊”培育成功后,技术人员深入养殖户家为母羊配种。就此项,每户养羊家庭可节约购买羊种所需的约2万元开支以及饲料成本。
据统计,四年多来,繁育中心年均给全县养殖户配种羊达20万头左右。晴隆县的草地生态畜牧业,政府为每家养殖户同等政策提供种草、羊圈补助资金以及养羊贷款贴息,每个养羊户可根据自家的羊多少清楚算出来年的收入。羊养大出栏时,除了在市场上出售,养殖户可以把羊返销给繁育中心,或者送到县里的加工企业。
2010年,晴隆县政府引进一家有着二十多年羊肉加工贸易经验的实力企业,建起了3万平方米的肉羊加工厂,投入数千万元购置先进生产线,年屠宰量达120万只。去年,加工厂根据市场的需求,通过羊肉屠宰、分割、加工、冷鲜等国际欧盟标准及视频安全认证要求,通过传统销售和电子商务,将30万只羊产品提供给省内外各大城市的超市、酒店。
数据显示,晴隆县全县农户种植人工草地已经达48万亩,养羊56万只,已建成81个羊肉基地,全县有1.68万户6万多人参与,去年实现产值3.5亿元。记者从黔西南州政府部门了解到,晴隆县的“1238”工程,目标是建设100万只羊基地县,发展养羊户2万户以上,每户饲养基础母羊30万只以上,户均年收入达8000元以上。以“晴隆模式”为核心的草地牧业已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的亮点;普安、安龙、兴仁3县共有24个乡镇实现“减贫摘帽”,减少贫困人口17.36万人,连续2年获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特等奖。
13万亩茶园带动10万人增收
海拔1300多米的晴隆县境,许多农户家都种有茶树。在碧痕镇伊家箐,我省茶叶科技专家发现的茶籽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
生物研究所鉴定,她是距今约100万年,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的茶籽化石,这证明了晴隆县是世界茶叶的原产地。
晴隆县茶叶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茶叶是晴隆县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截至去年年底,全县茶园面积为13.86万亩,有机茶园4160亩,主要品种有安吉白茶、金观音、黄金牙、福鼎大白、龙井43、黔湄601等国家级无性良种。全县茶叶种植已分布到11个乡镇,涉及茶农3万户近10万人;全县茶叶专业合作社有16家,茶叶加工企业有56家,其中资产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有10家。
茶农杨来祥告诉记者,他家种植的茶叶,一亩每年可收获1000斤,一家四口的生活来源及两个孩子读大学的费用全部出自茶业收入。老杨透露,他家种植的小叶特级绿茶去年卖到2000多元一斤。
据统计,去年,晴隆县全县完成茶叶产量2609吨,产值10091.8万元;种茶农户总收入达到了8000万元;茶叶企业增加值增长百分之35,实现利润增长27%;种茶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
今年,黔西南州委、州政府计划选派1537名特派员(包括组织特派员、扶贫特派员、科技特派员、金融特派员、企业特派员),分批选派特派员驻村开展各项工作,着力打造核桃、草地畜牧业、茶叶、中药材、蔬菜、精品水果、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