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之行”携茶农“抱团取暖”
特困村的期待5月1日,记者向岳西县头陀镇石盆村出发。山路蜿蜒曲折,车子一路摇晃。经历几个多小时到达头陀镇后,仍需走6公里的山路才能到达石盆村。
项目总策划实施机构、安庆市全人社工总干事丁伯平,一路上向记者介绍了石盆的基本情况。他说,“就像这山路一样,当地的村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走得太过于曲折。”
石盆位于头陀镇北面,与霍山、舒城接壤,为三县交界之地。“现在的石盆由原石盆、马家两村合并而成,全村共375户、1488人。”该村书记储兵介绍。石盆村是岳西典型的贫困村之一,在册建档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近一半,低保户更是达到63户;该村也是典型的“红色村”,在战争年代,仅为国捐躯的烈士就有数十位。
记者走访发现,该村村民以种植茶叶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尽管如今茶叶卖价相对可观,但该村位处深山,交通不畅给茶农出行造成不便;村民信息的闭塞和文化程度的相对较低,让当地茶叶经济的收入“大打折扣”。
“与这些致贫因素相比,还有更令人难以费劲的事,”储兵介绍,在茶叶销售和共同致富的思路上,茶农更多是以各自多年积累的社交圈,以贩卖低价茶草和干茶为主,整体呈现的“各自为阵”扭曲现象,也是制约该村茶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些年来,我们都有所期待,希望能够打破这样的僵局。”储兵对此感叹。
项目组的工作
安庆城区的汪明是项目组驻扎在该村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自去年7月份项目正式启动至今,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当地。
为了全面了解该村的实际情况与现实需求,项目组在镇、村帮助下,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基线调查。采取判定抽样、入户调查、个别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式,收集了近100户村民的样本。
汪明告诉记者,经过调查和研究,项目组认为要打破当地村民“各自为阵”的现状,了解“抱团取暖”的重要性。
为了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大爱之行项目组深入各村小组,积极组织村民参与该村茶叶发展协会,共同促进茶叶经济发展。
41岁的储鸿志是石盆村主任。大爱之行项目落户后,对于这个“新事物”非常支持,积极参与,也成为项目个案辅导计划中重点培养的本土社区组织骨干。作为一名乡村社区骨干,他具有很强的公益心,然而缺乏开阔社会视野,对当地的发展有一定的想法但缺乏系统性规划。针对这些问题,项目组根据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和“人在情境中”的专业理念,制定了详细的个案辅导计划。个案辅导以能力建设为切入点,帮助服务对象扩大社会支持网络,改善不良的人际沟通方式,充分挖掘服务对象潜能,扩大社会视野,增强自信心。
“大爱之行项目不仅是以物质支持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更多的是通过村民的能力建设,帮助村民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通过搭建平台,实现互助与合作。”储鸿志向记者介绍,“希望通过充分发挥茶协的组织作用和价值,帮助石盆村真正实现富村富民。”
村民们的收获
“茶协的组建,项目组与当地村民的愈加熟络,让石盆民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日益增加,大家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地位得到增加。”储兵对此深有感触。为了让记者能够理解这种转变,他带着记者走访了多户村民。
42岁的韩仁林是当地的老茶农。不过,他却并没有马上因为茶叶而富裕起来。然而,相比一年前,韩仁林的心态已经发生了转变。作为茶协的一份子,他积极参加了项目组织的各项培训,热衷于跟项目组探讨科学化的理念和方法。而他与汪明也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每次)培训很好地提高了咱们的种植和管理能力,让咱们改进传统的种植方式,提高茶叶质量和品质。这些都是为今后的增收创造最有利条件。”韩仁林介绍。他还向记者分享自己与汪明交流的一个小故事:汪明曾向其建议,如今食品安全极其重要,在种植中不施加农药不仅会让茶叶更加“绿色”,也会吸引更多的顾客。韩仁林接受了建议。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的茶叶得到了购茶者更高地评价。
50岁的储茂根拥有近30年的种茶经验。在他看来,项目的实施带来的最大帮助,就是能够通过参观学习等活动。
“咱们茶农的视野得到开阔,传统的种茶理念得到更新,极大地提升了咱们对未来茶叶发展的信心。让咱们明白,换种模式种茶有出路。”他告诉记者。
实施中的瓶颈
储兵说,“这个项目不是要给咱农民建房子、发补助、做慈善,它是一次对村民们从思想到理念的洗礼。这比发钱给政策更加来得必要。”
面对即将到来的项目实施终期,“大爱之行”该何去何从?“安庆的社会工作刚刚起步,而我们的项目执行团队还太年轻,对于农村社会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大挑战,社工自身能力也在不断学习和锻炼。”丁伯平介绍,石盆村茶协的成立,对当地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但在实地落实执行中,协会组织架构和人员安排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
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改变村民的传统发展观点,项目组宣传和动员的方式,与村民追求“眼前的物质性利益”往往相冲突,参与的积极性也会有所降低,这是目前项目遇到的最大瓶颈期。
而令储兵担心的是,孵化的石盆村茶叶发展协会的核心骨干培育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时间让他们发挥作用,而该项目的实施期只有18个月,这对于一个社区发展的项目来说,周期太过于短暂。
优秀的项目会不会遭遇半途而废或者无果而终?丁伯平告诉记者,社工机构将结合自身资源,争取项目可持续发展。同时,项目也希望能够得到民政部、李嘉诚基金会对社区发展项目持续的项目资金支持与关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