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茶种茶大户吴绳友:做大做强小兰花茶产业
西湖龙井资讯平台4月29日讯:4月18日,第五届大别山区名优茶传统工艺制作大赛暨第八届舒城小兰花名优茶评比活动在舒城县舒茶镇成功举办。“舒城小兰花”、“六安瓜片”、“信阳毛尖”、“霍山黄芽”、“岳西翠兰”等8支代表队的24组制茶能手依次走进比赛场地。在选手们激烈比赛的空隙,还有一位农民朋友也在现场摆起了电炒锅,只见他一双灵巧的手不时在电炒锅里上下翻动,一霎间整个广场弥漫着茶叶的芬芳。看着这位老汉娴熟的炒茶动作,看热闹的人纷纷围拢过来,不一会儿,他带来的300多斤茶叶销售一空。
这位老汉叫吴绳友,50多岁,舒茶本地人。他说这几天不断有客商来下订单,茶场里忙得连轴转,现在连晚上的时间都在加班加点地赶工。他说,他生产的茶叶已经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现在已经行销全国各地,湖南的、山西的、还有新疆的……每天都有客商前来向他订购茶叶。
采访间,吴绳友带领我们到他的茶叶基地参观。绵绵300亩的茶园,一排排茶树犹如绿色的彩带飘绕于山间,在蓝天的映射下更显青翠,蓝天、碧水、青山,构成了一幅唯美画卷,而远处,采茶女工星星点点地分布于茶园内,缕缕清香早已飘溢整个山谷。
为什么他的茶叶如此受青睐,老吴说:“我的茶场实行的是无公害种植,不打农药,出产的茶叶不仅色泽好,口感佳,而且没有农药残留,是正宗的绿色食品,所以即使价格比别人高,但是客户还是抢着要购买我的茶叶。”
从茶山下来,老吴又向我们聊起了他的创业故事。老吴自小对种茶情有独钟。他说这个缘于毛主席视察舒茶人民公社。他说,很小时候就听说毛主席来此视察过,并发出了“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指示,小学时,课本上也有《红日照舒茶》的文章,感觉舒茶就是与茶结缘的。改革开放后,他就立志做强舒茶的茶产业,但当时条件限制,一直没有起色。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真正开始创业。一开始他承包了100多亩荒废的山地。他说,刚创业,那真叫艰难啊,一切都要亲历亲为,为了节约资金,什么都不想请人干,有时真累得受不了。那时,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没钱。当时他家里只有几千元钱,相较于第一笔投资就要近10万的茶厂来说,那真是杯水车薪。为了筹钱,老吴借东家、到西家,但大都碰壁。后来,还是在一个银行朋友的帮助下,贷款缓解了危机。
茶树就这么种下了,都说种茶三年出成果,茶叶开始丰收了,但是面对堆积如山的茶叶,老吴遇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往哪销呀?贴人家的品牌,人家不愿意,自己申请品牌,人家不知道。这时的老吴也豁出去,他把茶叶往蛇皮袋一装,背在身上就出去跑销路了。他说,当时背着茶叶,到宁波、上海、杭州等地,一家家旅馆跑,一个个工地推销。他说,情况总算有了起色,因为家门口有许多人在苏沪等地打工,还有许多小老板,真要他们照顾,大家也会给面子的。就这样,凭着自己的决心和耐力,终于让大家知道了舒茶有个吴绳友生产的茶叶不但质量好,价格也合理。
有了销路,总算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这时的吴绳友考虑更多的是要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他说,现在人注重环保、健康,因此他生产的茶叶以生态、环保、无公害为目标。为此,他创新茶叶种植模式,在栽植茶苗时,不仅将绿化、美化茶园环境考虑其中,更以生产出无公害茶叶为方向,适当在茶园行间栽植一些对茶叶生长和品质有益的树木花草和中药材,这样既能美化环境,又能产生经济效益。同时,在给茶树施肥过程中,只使用菜籽饼等有机肥料,坚决摒弃化学肥料,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茶叶的品质。
眼见吴绳友的茶叶生产逐步走向成功,当地村民也向他取经学习种茶,村民张成可就是其中一位。她说老吴是个好心人,致富不忘村里人,不仅手把手教她怎么种茶、制茶,而且现在她们家只管种茶,其他的事,如炒茶、销路都不用关心,茶采下来直接交给老吴就行了。她说,这样一年光茶叶一项就为家里增收近万元。吴绳友说,他正筹划成立茶叶合作社,带动更多的村民依靠茶叶提高收入。
经过十多年的打拼,目前的吴绳友已拥有两处茶园,一处就是坐落在石塘村的300亩茶园,主要生产舒城小兰花品牌,还有一处离家有十多里地的春秋塘,他说他在那里承包了1000多亩的山场,专门生产黄大茶、砖茶、黑茶的原料,产品销往山东、湖南等地。他自豪地说,1000多亩山场,一年产50多万斤茶叶,销售收入达100多万元。他说,更令他骄傲的是,这里长年聘请的工人就达30多人,人员工资一年人均3万多元,可以有效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
舒茶镇党委书记朱晓琳说,舒茶,因为一代伟人毛主席曾亲临视察过的地方,成为一个响亮的名字,成为江淮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她的过去,因伟人而声名远扬;她的现在,因伟人而彰显辉煌。作为新时期的舒茶人,回报毛主席的最好方式,就要脚踏实地、努力工作,把茶乡的文章做大、做强,把舒茶的茶叶品牌打出去,扶持更多的像吴绳友这样的有思想、有经验、有技术、有担当的新型农民,依靠他们真正振兴舒茶的茶叶产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