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红茶:自然山水孕育技术创新范本
“红茶闲品倚晴窗,最喜英红艳丽汤。几多声誉满国际,人称英红冠群芳。”英德红茶是与祁门红茶和云南红茶齐名的三大红茶之一。作为茶界后起之秀,堪与印度、斯里兰卡红茶媲美,被誉为“东方金美人”。英德红茶“为什么这样红”?除了优越的自然环境——茶区峰峦起伏、山水环抱外,还与“一场”“一所”“一里”相关。“一场”就是英德红茶之源的红旗茶厂,“一所”是指设在英德的广东省茶科所,“一里”是指以积庆里茶叶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新生力量。
●南方日报记者 赵兵辉
红旗茶厂:近期将申报国家非遗
走进英德红旗茶厂,古色古香的厂区建筑上,随处可见的是历史文化的遗留:古朴的车间,茶香四溢;一线的制茶师们有条不紊地操作着,每一道工序都是那么细致、精准。
“英德红旗茶厂承载着英德红茶的许多荣光。”作为英德红茶发展历史的见证人,中国茶学博士陈杖洲说,英德红旗茶厂始建于1951年,1958年建成投产,是时任中南局书记、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领导下建成的全国最早、规模最大的红茶生产厂。
在英德红茶的初创和发展阶段,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陈毅、陶铸等给予了很多的支持。其中,陶铸曾于1963年、1964年两次到英德视察,指示“英德第一步要种茶10万亩”,提出“要把英德建成培养茶叶人才基地、茶叶研究基地、出口红茶生产基地”。
在计划经济时代,英德红旗茶厂以出口红碎茶为主,冠以“金帆牌”商标,远销83个国家和地区,为创收外汇作出重大贡献。从1956年至今,英德红旗茶厂先后在国内国际茶叶评比中获得36个大奖,为全国茶企之最。
红旗茶厂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曾一度沉寂。2009年,英德市我和你食品有限公司以购买产权的方式接管红旗茶厂,着力对原址保护利用。历经岁月沧桑的红旗茶厂,依旧一片生机盎然。绿树掩映下的古老建筑倍显苍劲,鸟语花香中隆隆的制茶机器声宛如天籁,茶厂于近期申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省茶科所:寻找下一个英红九号
“近水楼台先得月”。有技术力量雄厚的省茶科所的支持,英德茶业发展底蕴十足,享誉世界的英红九号品种就出自省茶科所。
1956年,英德茶场首次引种云南大叶种成功,第一批现代化新式茶园就此诞生。1961年,科技人员又从这批云南大叶群体中筛选出15个无性系单株进行培育。由于茶科所地处英红镇,1964年,科技人员对入选的单株重新命名为英红系列,其中英茶17号被重新定名为英红九号,品质最为优良。此后20年间,由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英红九号的品种改良工作一直在进行,但却进展缓慢。
1982年,以李家贤为首的育种团队对英红九号等5个品种开展品比试验,1985年在湛江对英红九号等11个品种开展区域性试验。从此,英红九号开始步入发展的高速时期。1986年,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立。1988年1月,良种证书颁发。
时代不断进步,产品不进则退。当商人的注意力都还停留在英红九号上时,科技人员却早已开启寻找下一个英红九号的计划。由于茶树是多年生作物,培育一个新品种需20年左右的时间。在茶科所内,有上千种改良后正在接受观察的茶种。
目前,广东省茶科所的大叶种红茶“优选3号”、中叶种高香红茶“鸿雁12号”、绿茶“青心1号”、高花青素红叶1号等品种都极具潜力。看着这些长势喜人的“宝贝”,茶科所负责人方华春说,不用多久,下一个英红九号将诞生。
积庆里:打造世界顶级红茶品牌
春日的午后,天高云淡,整齐划一的茶园显得格外青翠,四处可见穿梭忙碌的采茶人,灵巧的双手上下飞舞。不一会功夫,竹筐里便装满鲜嫩的茶叶。如今英德红茶已经渐渐形成产业规模,英红镇上稍微有商业意识的人都开始转做红茶生意。近年来,积庆里、老一队、英玖红、上茗轩、英红、盈德茗等知名品牌纷纷涌现。
英德市茶行业协会会长、积庆里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刚表示,作为拥有国内最大的英红九号育苗基地及最顶级的英红九号生产工艺的茶厂,它是以当地村名积庆里命名的,这一点很有趣。积庆里村始建于800年前的宋代。积庆里红茶谷位于横石塘镇,毗邻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农业部公布的2014年“中国十大美丽田园”名单中,积庆里红茶谷成功跻身其中,成为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特色茶园。
张志刚表示,承袭800年的种茶制茶历史,积庆里茶业秉持着“人与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自创立以来,积庆里茶业便不断建设先进的现代化生产厂房,引入高科技生产设备与严谨高效的管理体系,致力于实现中国顶级红茶的品牌愿景,让世界重新认识英德红茶。
总策划:张东明 王更辉 郎国华 统筹:谭仕龙 张翼飞 陈韩晖 执行统筹:严亮 李有祥 巫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