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茶农薄子宝的茶与道
日照本没有茶。1966年,“南北茶引”在日照安东卫北山和丝山双庙试种成功。此后,岚山巨峰公社等地被定为茶叶种植示范点。一时间,巨峰公社茶园遍布。
现在,巨峰镇家家户户种茶、采茶,薄家口鲜叶市场年年车来车往。茶,成了薄家口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成为很多人生命中的一部分。
一
薄子宝,巨峰薄家口人。
“南茶北引”之初,在那个红色年代里,作为村里少有的高中生,年轻的薄子宝责无旁贷。他跟随着国家茶叶研究员虞富莲先生研究茶叶种植,并汇编了“南茶北引”《四字经》手册,成长为日照本地第一批绿茶技术员。
如今,薄子宝的茶室里仍悬挂着一幅他和虞富莲先生的合影。年逾花甲的薄子宝站在古稀之年的虞富莲先生旁边。照片下写道:40年后再遇恩师。
40年弹指一挥间。当年那个年轻聪慧的薄家口“秀才”早已儿孙满堂。“南茶北引”以后,他曾做过乡村教师、走南闯北打过工、办过工厂、干过装修,也许是年少时的情结使然,兜兜转转之后,他又开始种茶。
薄子宝的儿子薄怀诺说,可能与年少时的经历有关,父亲心里一直有很深的绿茶情结。如今,64岁的薄子宝又回到了茶园。他在茶园一角盖了两间平房,房后开垦了几亩菜园,自种自吃,房前则是一畦畦葱绿的茶树。
薄子宝的茶园叫做御海湾。53岁那年,薄子宝来到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在绵延百里的黄金海岸线中,他选中了任家台。
任家台历史上从没有过茶树。御海湾茶博园所在地任家台北沟,由于近海,向来为风沙之地,没有人认为那里能种出茶叶。专家说,种茶要选择离海靠山、背风向阳、土壤微酸之地。薄子宝把当地的土壤送去化验,PH测试值为6,合格! 50多岁再次创业,薄子宝尤为谨慎。他做市场调查,考察任家台的土壤和气温。种茶是否成功,关键看茶树能否越冬。薄子宝把前半生创业资金尽数投下去。这,也是一场赌博。
薄子宝赢了!历时三年,他们终于在海边种出了不需大棚就能过冬的日照绿茶。由于茶园向东不足百米就是蔚蓝大海,薄子宝的茶被一些知名茶叶专家称为“中国近海第一茶”,日照的“海岸绿茶”也因此而得名。
二
薄子宝的茶园里并非只有茶。2014年12月初,御海湾茶博园通过山东省旅游局的检查验收,将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区。
据说,御海湾茶博园已是日照有名的海滨景区,每年5万多名游客来此观海品茶。漫步茶园小径,茶寿道、鱼古亭、定位石、听涛园,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然而,最稀奇的还是那几百亩近海茶园。
薄子宝说,这里离海近,风大,茶树难以成活,经过多年摸索,他们在茶树四周种上一圈松柏做防风林。松柏将茶树包围,既防风又固土,竟然还成了景观。薄子宝给进入茶园的小径起名叫“茶寿道”,道窄而细长,两侧夹以树藤,藤上鸟声啾啾。道旁每隔数十步立一石牌,从“十岁幼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直到“一百零八岁茶寿人生”。一步一印,踏踏实实,这也是薄子宝的人生哲学。
不论是在海边种茶,还是布局茶博园,他都要讲究个“道”。
薄子宝的“道”被悬挂在茶园里,成为御海湾的理念。上面写:自然就是道,自然规律就是德,顺之有德,悖之失德。冬不盖,夏不采,只取春秋。生态建园,茶归自然。
近年来,日照茶企日益兴盛,越冬防护渐有心得,产量品种都有增加,薄子宝反其道而行,冬天不盖大棚,夏季不采茶。“茶也像人,春茶采完了,夏天要休养生息,这样冬天才能积蓄力量来越冬,来年春天的茶才劲道。”薄子宝说。
这是一个64岁老人的“道”:不那么着急挣钱,不那么渴求成功,不那么追求产量,不那么讲求花哨。他的茶,种下去,有心有意;采下来,有叶有芽;泡出来,有滋有味。
这就是薄子宝的“道”。早年的走南闯北给了他眼界,三十多年的创业生涯给了他阅历,60多年的生活给了他思考。御海湾的这杯春茶,用岁月酿成,品一品,是人生的况味。
三
薄子宝悟了道,有了名,却不以为然。人生至此,早已不是飞鸿雪泥。他还在思考。
2005年,55岁的薄子宝报名北大EMBA班,专业工商管理,主修社会人文。他成了班上唯一一个比老师年纪还大的学生。一个班20多个学生,12个教授,三个学年。很多人报EMBA,为的是名誉和人脉,每堂课学生缺员都属正常,而年纪最大的薄子宝却一堂课都舍不得落下。“我上学就是为了学点东西。”薄子宝说。
人生到此,已不为浮名。
采访时正值隆冬,茶园里松竹长青,地上落英缤纷。茶寿道上的老藤枝桠缠绕,听涛园里松涛阵阵。茶室里,工作人员正在张贴文明旅游的标语。工作人员把标语贴在一扇红色大门的正中间。薄子宝看了叹了口气,说,一会我来贴吧。
粘贴标语的红色大门是个造型,门上有墨色的屋檐斗角,颇具古意。薄子宝的意思是,墨色屋檐和红色大门是个统一具象,标语张贴得位置不当。
聊天时,有人吃花生,花生皮撒了一桌。擦桌子时,有人拿着小笤帚扫花生皮。桌子边上有条缝,扫不到。薄子宝不说话,接过笤帚,顺着桌子缝,重新扫,桌面一尘不染。
采访时,薄子宝说话很慢,透着诚恳。可能是做过老师的缘故,他说话很有条理,逻辑性强,很难被打断。他喜欢探讨社会人文,思考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交谈中,他会很自然引用钱文忠等学者的话,辅助自己的观点。提到“旅游”、“软实力”时,他会很熟练地给出定义,并给以更深层次的解释。他说,现在他不研究茶,种了40多年茶,闭上眼睛都知道下一节点该干什么,他大多数时间都在读书、看报、思考问题。
其实,相比于发展茶园,他更希望家里人能够懂他的“道”。
薄怀诺说,父亲有一套他自己的生活哲学。一家人聚在一起时,经常抛出个问题,和他们一起讨论。薄子宝的女婿荀江华也说,岳父是个务实的人,看问题会选择多个角度,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做事稳重踏实。
薄子宝给儿女定下家训:不苛求事业做大做强,但要将手中之事做好做细做精。亦读亦商,自食其力,稍有盈余,平安和乐。他说,他想给子女留些东西,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留不住的,留得住的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其实他想留给儿女的,是他的“道”。
就好比他的御海湾茶博园,人们以为他种的是茶,其实他传的是“道”。
薄子宝谈日照绿茶
1. “南茶北引”四十多年,日照海边没有绿茶。御海湾填补了这一空白,被称为“中国近海第一茶”,使得日照“海岸绿茶”实至名归。
2. 大棚茶不能代表日照绿茶。日照绿茶要产业化发展,首先要解决露天越冬问题。露天茶冬眠期长,虽然上市晚,但质素好,耐冲泡。
3. 御海湾夏季不采茶,不做夏茶。我们现在不追求产量,首先要保护茶树,让茶树得到休养生息。冬天不盖大棚,让茶树依靠自然的力量越冬。
4. 生态建园。种茶要和植树造林相结合,和水土保持相结合,和观光旅游相结合,和科普教育相结合,使茶园和生态环境和谐共处。
5. 我们不设专卖店,只有在茶园才能买到御海湾绿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