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香 发表于 2014-12-22 17:52:50

打造一张靓丽的名片

日前,从农业部传来喜讯:天目湖白茶农产品地理标志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创建试点。据悉,此次全国共有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被列入首批示范样板创建试点,江苏省仅此一个,至此,溧阳白茶产业迈向了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欣喜之余,人们不禁要问:天目湖白茶何以跻身首批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创建试点行列?这一方面得益于该市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溧阳茶农的精耕细作赋予天目湖白茶独特的品质,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溧阳市委、市政府对天目湖白茶产业的高度重视。

生态人文品质,契合“地标”要求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而溧阳天目湖白茶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正好契合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报条件和要求。

溧阳属于中亚热带北缘过渡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多雨,全年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温、水配合良好,符合茶树生长要求。而天目湖白茶主要分布在溧阳天目湖周围,这一区域内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由于天目湖周边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山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形成了最适宜白茶生长的茶园小气候。最早在北宋,常州知府周绛早年在溧阳黄山观当道士时,就对茶进行研究,研制出溧阳独特的“芳津茶”,而元代溧阳教授仇远在《广教寺》诗中也吟出“撞钟山鹤起,煮茗石罂香”之句,则说明宋、元时,溧阳的丘陵山区已遍植茶树。

改革开放以来,溧阳紧紧围绕茶叶增效、茶农增收的总体目标,把茶叶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中之重来抓,促进茶叶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上世纪90年代,天目湖白茶实现从零散分布到规模化、产业化的转变,溧阳精心研究,探索出有机肥栽培、清洁化加工等一整套溧阳特色的白茶栽培、加工技术。至此,天目湖白茶成为溧阳茶叶生产的支柱产业。

目前,溧阳现有天目湖白茶2万多亩,产值4亿多元,并以其卓越的内在品质和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茶中奇葩。先后有100多只(次)白茶茶样在省级以上名优茶评比中获大奖,有22个白茶产品被认定为有机食品,被评为江苏省名牌产品,被选定为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指定用茶,成为“中国世博十大名茶”之一。2010年4月,天目湖白茶获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2011年,“天目湖白茶”被评为百强中国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3年获农业部有机茶示范基地创建验收。

政府积极主导,引领多方参与

地理标志不仅是产地来源标志,也是品质标志,更是一种知识产权,可谓促进农民增收的“金钥匙”。自2010年“天目湖白茶”地理标志获批以来,溧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创建天目湖白茶示范基地作为重点工作来抓。2011年3月,溧阳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农林局、财政局、质监局、工商局、环保局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对创建天目湖白茶示范基地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同时在溧阳市农林局成立了示范基地建设办公室,掀起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创建热潮。

为确保天目湖白茶品质,该市注重地理标志保护白茶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管理服务,以质量全面提升推动天目湖白茶产业发展。

一、加强“地标”产品标准体系建设。严格基地区域选择,按照环境优先、集中连片、合理规划、规模发展的原则,在天目湖周边实行区域化种植。同时严格生产技术标准,并以制订地理标志保护白茶技术手册的形式发放到每个基地单元,使天目湖白茶产品生产实现有标生产、有标上市。

二、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成立监督管理队伍,对各生产环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严格检查。按照地理标志保护白茶标准,从采收鲜叶到加工成产品,全程实行清洁化加工,加工企业都符合食品生产许可要求,确保天目湖白茶的品质。

三、加强可追溯体系建设。通过设立标识牌,标明基地名称、基地规模、责任人等,同时规范生产记录,确保基地生产的白茶单独收获、加工、存放,并建立完善产品召回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基地产品可追溯到地块、人头。

四、加强生态体系建设。率先开展全国有机农业——天目湖白茶示范基地创建。近年来,溧阳市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亿元以上,实施了天目湖水源地保护5大工程18项保护措施,为天目湖白茶地理标志保护营造了良好的生态条件。通过茶园与生态林合理间作,茶园中适当养鸡,建立复合生态标准园,为地理标志保护白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溧阳市农林局根据有机产品生产的要求,结合生产实际制订了示范基地生产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指导和监督基地企业严格按有机方式生产,2013年顺利通过了全国有机农业(天目湖白茶)示范基地的验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打造一张靓丽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