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第二届绿茶推介会闭幕 专家支招海阳绿茶
西湖龙井资讯平台7月10日讯:海阳茶叶,路在何方?在日前闭幕的海阳第二届绿茶推介会上,这个问题成了茶农和专家共同探讨的热门问题。在南有安溪、武夷,北有日照、青岛的茶叶种植格局下,海阳茶叶若要突破重围、开拓市场,尚需探索。专家支招——不能光做茶,更要培育茶文化。成本高制约本地茶企
“本地产的茶叶,一斤需要上千元?”在海阳市新元广场,全市茶企开展了为期两天的“万人品茶大会”,不少市民发现,海阳绿茶身价还真不低。
海阳市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明勇分析,种植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居高不下,让海阳茶叶价格始终难以步入“大众化”时代。一方面,海阳茶叶得益于土壤和气候条件,茶树具有“叶片肥厚、有机和无机合物含量丰富”的特性;但另一方面,也是受气候影响,海阳气温相对较低,越冬必须加盖暖棚,每个棚额外增加了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投资。同时,由于种植面积较小、机械化程度不高,海阳绿茶种植的人力成本比南方的规模化种植要高很多。
一般情况下,一个采茶工人一天的工资至少需要60元,一人一天采摘鲜茶半斤左右,而四五斤鲜茶才能加工出一斤干茶,也就是说,一斤干茶中蕴含的人力采摘成本就需要500元左右。
海阳绿茶适合做“精品”
在昨天的“海阳茶叶发展规划座谈会”上,来自福建武夷山市其云岩茶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季素英告诉海阳茶农:“在福建武夷,注册的茶企有4000多家,通过国家 QS认证的茶企也有近300家。”在南方茶叶种植相对成熟的地区,一家茶企动辄几千亩、上万亩的茶园并不在少数,相比之下,海阳各家茶企几十亩、百余亩的种植面积显得势单力薄。“我们不可能跟别人去拼规模,要拼个性。”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海阳绿茶汤色似小米汤般娇黄,香气独特,表现出板栗香、地瓜香和蛋黄香的特性,海阳就应该将这个个性强化,打造自己的优势。
注重茶文化的季素英也提到,海阳茶叶企业,不能学外地企业去做二、三十种茶叶品种,而是应该在已有一定种植和加工基础的绿茶和红茶上下功夫,精化加工工艺,找出自己的独特性,做出个性化产品。“不能做茶,要做茶文化。脱离了茶文化的茶叶,就只是农副产品。”季素英说,金骏眉、武夷山等品牌茶叶,能够打出响亮的名牌,就是依托于当地深远的茶叶文化和加工工艺。
依托标准化发展多元化
最近,海阳丹露春茶叶生产合作社正在为向游客开放茶园做规划,合作社负责人钱振磊介绍,预计明年就能向游客开放茶叶采摘、茶园品茶的体验性活动。“海阳茶业走精细化道路,可以与旅游业结合,做出休闲观光旅游产品。”鲁成银介绍,目前全国有4000多万亩茶叶种植面积,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局面,海阳茶园不能采取“硬碰硬”的方式,应该转道“产业融合”,将一产和三产相结合,在茶园设立茶庄并推出茶艺表演,同时通过采茶、炒茶、品茶于一体的体验性旅游项目来吸引游客。
但参加此次推介会的专家也一致表示,海阳茶叶要想突破目前发展瓶颈,在质量和品牌上有一次新的跨越,进而作为旅游产品来吸引周边游客,就必须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用过硬的产品形成持久生产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