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香 发表于 2014-6-25 17:52:21

湖北竹溪县退耕还林发展有机绿茶

 央广网十堰6月25日消息(记者俞天颖)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位于秦岭和大巴山交界,连接陕西和湖北,成语故事“朝秦暮楚”就发生在这里。“绿色中国行动”第二报道组现在正在竹溪县采访。

  从十堰市到竹溪县有两百多公里,采访车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走了四个半小时,中午才到达竹溪县。下午到梅子垭村采访,又是两个小时的山路,始终在海拔七百米的山腰上盘旋。采访组像一个寻宝的探险者,这一次真的是走进了深山老林。

  竹溪县是全国500个资源富县之一,古代的时候,这里出产茶叶,大米和木材三种贡品。据说,早在唐朝武则天的时候,这里的茶叶就被钦定为贡品,至今梅子垭村还保留有半亩的宋代古茶园。2000年,这里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县里根据历史传统,结全当地实际,初步形成了“乡乡有茶,数乡一品”的百里茶叶产业长廊,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了“中国有机绿茶之乡”的称号。茶叶,就是我们找到的宝贝。

  事实上,好茶不怕大山深。这里的茶叶通过了欧盟认证标准,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承君在采访中告诉我,这个标准就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只要把它拿出来,对方就不会再和你谈质量了,直接就是我需要订多少,你的货源是不是充足,价钱是多少这些事了。

  郭承君总经理:最大的收益我觉得还不是经济上的,它就是信心,对市场的信心。现在国家抓食品安全吗,你心里有底气,我的产品,它经得起国家相关部门的检验检测。

  湖北龙王垭茶叶有限公司在现有的6万亩茶叶地中,通过欧盟认证的也只有4000亩。通过郭承君介绍,欧盟认证的过程尽管非常曲折,但是让茶农和经营者发生了三个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经营者。郭随君说,中国传统对茶叶的评价,多是从感觉上入手,欧盟对茶叶品质做出的量化标准非常细,在土壤,水质,培育等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操作细则。

  经理说,有一年他们为了茶叶越冬,在地面上铺了一层木屑保温,结果负责监测的人员发现后,认为这是在规定以外新增的项目,必须对木屑的来源地、含量进行监测,等到监测结果后通过重新认证再确认。郭总经理说,这种看似苛刻、机械的管理方式就是欧盟认证的特点。

  郭随君:最难的问题就是思想的冲突,观念的转变,对传统的挑战。欧盟的认证就是一个规范,有一套固定的栽培方案。

  第二个转变发生在生产者上。欧盟认证标准对生产流程有非常严格的规范,这让习惯了传统生产的茶农非常不适应。比如说,按照欧盟标准,进入茶园,鞋,帽,衣,都有一套要求,人,物要分开。茶农们认为,自种茶以来就没这么干的,但是通过两三年的适应,最终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因为有了欧盟认证这个牌子,认茶叶不愁销路了,现在他们的产品出口到了东南亚、俄罗斯、欧洲和美国。

  郭承君:从不理解到理解,从自己不做到互相监督,从不理解管理方法,到现在的理解,支持,并自觉地来做。

  第三个转变,发生在当地政府。他们通过龙王垭种植、销售茶叶的故事发现,退耕还林,发展茶叶,路子虽然走对了,但是只有把品质做上去了,好茶才能真的不怕大山深。欧盟认证的重点,不在于茶叶的外观和感觉。首先看中的是质量,看中的是空气,水,土壤,生产过程是不是完全符合有机生产的要求,符合了,那么茶叶就是生态的,营养就一定是丰富的,健康的。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就从根本上转变了观念,自觉保护生态,提升茶叶的内在品质。我们了解到,竹溪县近年关闭了水泥厂、多种采矿企业等所有的工业企业,森林覆盖率达到76%,坡耕地退耕后水土流失面积每亩减少210吨。

  竹溪县退耕还林实施13年,一共退掉15.5万亩坡耕地,其中发展茶叶产业4.5万亩。可以说,竹溪在退耕还林的改变中选择了茶叶,茶叶也通过退耕还林改变了竹溪。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北竹溪县退耕还林发展有机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