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来,我们一起追过的龙井茶
世人对龙井的追捧,据说来自清代风雅的乾隆皇帝。“十八棵御茶”是杭州龙井村最著名的景点。贡牌龙井公司门前,“狮”“龙”“云”“梅”“虎”五面“茶旗”一字排开猎猎招开,颇有几分“千里莺啼绿映红,山城水廓茶旗风”的意思,“毛主席亲自采过的龙井树”更是“贡牌”的镇店之宝。
瑞和泰国家级评茶师钱亮说,这五个字指向了顶级西湖龙井的产地:狮峰、龙井、云栖、梅家坞和虎跑。4月9日,这片连绵绿色的“国茶”基地,正处于年度春茶交易高峰,这一个多月的茶期,维系着这些原产地茶农一年的生计。
常州的“瑞和泰”早已是这里的常客,钱亮说店里有大批“狮峰粉,每年就追这几天”。
“漂亮的狮峰,就像年轻人的脸没有皱纹,而且是天绿宝光。”
走进龙井村,家家户户都是漂亮的小洋楼,屋前品茶屋内炒茶,楼里坐着交杯换盏的客人,“独行侠”们在苏东坡所书的“老龙井”前留影,茶叶的清香滤走了尘世之气。
一杯龙井,老茶客们自能品出是“群体种”还是“龙井43号”。75岁的王梦荪炒了60年茶,“跟我爸爸学的,当年他炒的狮峰龙井是我们这里最好的。”一斤茶要炒五小时,即便这样,王梦荪每天也能炒三斤。他炒的茶叶是“贡牌”龙井高端品,“漂亮的狮峰,就像年轻人的脸没有皱纹。炒出来的茶叶是‘天绿宝光’色。”
钱亮解释道,“就是黄中带绿,炒茶人都说天绿宝光。有些不懂狮峰的茶客常常觉得这色太黄,好像陈茶。”这“天绿宝光”分明才是狮峰的本色。
贡牌龙井有16位王梦荪一样的高级炒茶师,“大多是祖传的手艺,可现在学炒茶的年轻人都找不到了,这活很苦的,你们都吃不来。”据说整个龙井原产区,最年轻的炒茶师都已40出头了。
拾阶而上,拐过两个小弯,便来到“十八棵御茶”前,三三两两的游客,都在数着数,直至确认“真是18棵”方才离去。再上两个山坡,迎面一片山凹,就是狮峰山了。下午3点多的太阳,细细碎碎洒在绿油油肥嘟嘟的茶树叶上,起伏跳跃不让人睁开眼。还真不用睁眼,一呼一吸之间,优雅脱俗的香气沁人心脾。远处山坡上,采茶女们的对话恰似山间鸟鸣,狮峰山愈发幽静。
这样的山、这样的人、这样的茶。
梅家坞37号,一幢小洋楼连着几个山头的茶园
梅家坞37号的主人叫翁立强,像我当天见过的其他茶人一样,他黑且瘦。小院在一个山坡的最高处,推门而入,一条雨花石小径蜿蜒到庭院深处,“喏,这院子外面的几个山头,就是我家的茶园了。每年能收200多斤茶叶。”
翁立强联系上瑞和泰是在2000年,“坐上一部快客就去常州了,票价50多块。第一次结账,做了6000块的生意。”至今,他还记得清清楚楚。瑞和泰的杨云龙经理每年都要到翁立强家的茶园看上一两次,“龙井产区这么大点地方,处处都称自己是原产地茶。合作了10多年,在瑞和泰卖的梅家坞龙井只挑他家产的。”
龙井茶有原产地防伪标签,“政府核发的,每半斤一张。刮开就知道真假。”一边说着,翁立强一边给瑞和泰的三斤龙井剪下六个标签。
翁立强不仅是这里的原住民,更是祖辈种茶,“给你看看我爷爷用过的茶匾。”油光发亮的茶匾写着“翁洪法民国二十八年”的字样,翁立强说,“爷爷的爷爷也种茶。”
他83岁的老母亲至今还上山采茶,除去吃饭时间,老人家从早上6点采到下午5点,“一天也不肯歇”。
前些天下过雨,山坡很滑,翁立强担心老母亲摔倒,坚决不让她上山,“可她说自己从来没摔过跤,一定要去。我转身问家里的采茶工,她们说我母亲一天前就在山头上摔倒了两次。”
盛栖 文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