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茶的传说
杭州西子湖畔的“草茶”能入贡,这在尚茶的宋朝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当时宋代朝廷上下崇尚经蒸碾紧压而成的团饼茶,当时的“叶茶采制法”并不入流。“草茶”入贡,开风气之先,也自有它的道理。
正如徐珂《可言》中所述,杭之西湖龙井、色深碧、茶之叶,他处皆卷曲而圆,唯杭之西湖龙井扁且直。
时逢入贡,或许与被尊称为西湖龙井茶祖的宋代名僧辩才大师有关。
辩才晚年从上天竺寺住持退居到西湖龙井狮子峰下的寿圣院,10年后,辩才了却尘缘。
在寿圣院期间,爱茶嗜茶的辩才大师将上天竺山后的“白云茶”移栽到了狮子峰。位于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内,珍藏了辩才与苏东坡、秦观等人品茶吟诗的资料,而宋代的杭州太守几乎都是爱茶之人。
除了天然之物的品质优势,西湖龙井在诞生之初,便与西湖的山水、历代的文人墨客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三大组合,中国难见类同。
到了明时,明太祖朱元璋“罢造龙图”、“叶茶上供”,明代贡茶改变了宋时旧制,西湖龙井的产地“茶园不过十数亩、局限于龙井一隅”,龙井四周山民与寺僧都种起了茶树。到明朝的万历年间,“北山西溪,俱充龙井”。
西湖龙井不知哪里修来的福,乞蒙清乾隆帝南巡杭州,六度幸临西湖茶区,入了宫的西湖龙井成为朝廷的赏赐。
徐珂记载,杭州龙井新茶,初以采自谷雨前者为贵,后则于清明节前采者入贡,为头纲。颁赐时,人得少许,细仅如芒。
西湖龙井又多了“御茶”之说。杭州灵竺、云栖等地所产的白云茶、垂云茶都归入龙井茶的名下。西湖龙井正式立名。
1932年的杂志《农声》第160期刊载了当时调查情况,龙井茶产区已形成南山、北山、中路三区。南山区涵盖龙井、满觉陇、翁家山、虎跑、理安寺等22处;北山则包含铜佛寺、上宁桥、金祝牌楼3处;中路包含狮子峰、云栖、灵隐、天竺、桃源岭22处。
西湖龙井茶各个产区的小气候环境和炒制技艺的差异,使得茶叶品质各具特色。
民国政府农商部应商家申请,准予龙井茶以“狮”、“龙”、“云”、“虎”四个字号为商标注册。当时这4个字号内的龙井茶都称“本山茶”,相邻地区采制的称为“四乡龙井”。之后,逐渐演变成今日的五大核心产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