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红茶制作技艺欲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武夷山市政协建议将武夷红茶制作技艺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加强申报工作指导。建议省文物部门组织专家协助武夷山做好申报文本的起草和审稿工作,确保申报一次性成功。
二、加大保护力度。由于受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和机械生产工艺的冲击,加上老艺人疏于传技,传统红茶制作工艺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急需加以保护。建议省财政设立非遗保护基金,对那些失传或面临失传的茶文化资源进行抢救和整修,切实加强武夷红茶制作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三、提升中华民族的茶文化品牌。武夷红茶制作技艺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后,对中国红茶的复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将促进闽北茶产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武夷红茶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文化历史,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红茶。原农业部副部长、当代茶圣、全国政协常委吴觉农先生生前所著《茶经述评》中“茶类发展与制茶工艺”所述福建省是红茶的发源地,其制作工艺传播是由武夷山先向江西铅山的河口镇,再由河口镇传到修水后又传到安徽东至,最后才传到祁门,产生祁门红茶,由此推断武夷红茶是红茶之鼻祖,武夷山是红茶的发源地。以“正山小种”为代表的武夷红茶先后获得美国OCIA,德国BCS,日本JONA等有机认证机构的有机茶认证;2002年3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疫总局颁发的《原产地标记注册》证书。
武夷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鲜叶经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干燥四道工序。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序,萎凋时间、萎凋程度的掌握因萎凋方法、季节、鲜叶老嫩度因素而异;发酵是决定红茶品质的关键工序,通过发酵促使多酚类物质发生酶性氨化,产生茶红素、茶黄素等氨氧化产物,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由于采取易燃松木加温烘干,形成特有的一股浓醇的松香味,既桂圆干味,口感受极好,得到海内外消费者喜爱,远销欧美各国,被誉为“茶中皇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