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农变股东 安溪茶园流转“转”出一片新天地
西湖龙井资讯平台10月10日讯:传统一家一户的小农式种茶模式,经营效率低下,抗风险能力偏弱。近年来,茶乡安溪县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推行“茶园流转”模式,茶农以茶园承包经营权流转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据了解,茶园流转入股后,一方面可以增加小户茶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入股茶农每月都可以从合作社领取参加茶园劳动的工钱,年底还可以拿到合作社的分红。这种模式是否真的这么好?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到安溪城乡一线,试图一探究竟。
茶农变股东
眼下,正值秋茶收获季节,记者来到产茶重镇虎邱镇。在该镇竹园村,茶农周金宝显得特别高兴,“家里的3亩茶园,去年每亩茶园分红一万多元,今年势头好,分红有望继续增加了。”
虎邱镇党委书记王汉辉表示:“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土地流转是前提。入股、租赁、联作制都是很好的模式。”茶园入股后,不少茶农,尤其是青壮年开始脱离土地,向城市集聚,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被荒废的土地也得到重新开垦,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2011年底,安溪县出台的《茶园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暂时办法》,鼓励全县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股份制建设。
据统计,目前,安溪县共组建了600多个茶叶专业合作社,1.3万多户农户参股,集合社会闲散资金3亿多元,流转茶园面积7.5万多亩,占全县茶园面积12.5%,总产量9200多吨,总产值10.5亿元以上,有效地提高了茶叶生产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
茶园焕新生
“茶园统一归入合作社管理后,产茶成本大大减少。”举源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传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茶园入股合作社这种模式,合作社现有5000多亩茶园,集中经营农资配送,使农资成本总体降低了10%;实行同一天施农药,又降低40%农药成本。合作社年可节省三成的农资成本和50万元的劳力成本,且有效保证了茶叶的品质。
“通过专业分工、精耕细作,制出的茶叶质量大大提高,加之有举源茗茶这个品牌,毛茶价格基本保持在每斤200元至500元之间,比组建合作社前大幅提升。”陈传溪介绍说。
举源茶叶专业合作社给当地茶园带来的变化,是该县茶园流转政策成功的一个生动缩影。据安溪县统计局统计,目前,该县由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的直接统一经营和服务的茶园超过5万亩,社员人均纯收入3万元,比全县农民人均收入高出50%以上,平均农业生产投入成本节约12%,产品流通成本降低15%,销售价格提高18%。
“茶园流转的创新,改变传统茶业个人单打独斗的生产模式,产生了巨大的规模效应、品牌效应与集约效应,从而极大地为茶农拓宽致富路搭建宽广的平台。”安溪县委书记朱团能说。
风险可控制
以茶园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一旦在经营上遇到困难、负债甚至倒闭,承包经营权是否会面临法律风险?
对此,泉州致一律师事务所周律师告诉记者,合作社是一个财务独立的法人组织,成员对合作社的债务不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安溪县工商局注册股股长高剑峰介绍,茶园承包经营权不同于一般的出资形式,它是茶农安身立命的基础,所以在制度设计上对它做了特殊的规定。
“茶农持有多少亩茶园来入股合作社,将来即使合作社倒闭,各社员的茶园还是会退还的。”高剑峰说,当合作社因解散、破产须清偿债务时,承包经营权不得转移,成员可以以货币或其他财产清偿债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