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茶叶网 发表于 2013-7-15 21:14:17

陈德华:武夷山5棵茶苗成就了今天的大红袍

  昨日,“金宗北斗”厦门营运中心开业。“金宗北斗”品牌创始人、“大红袍之父”陈德华老先生也亲临开业现场,与来宾分享岩茶故事。

    首个成功研制大红袍商品茶

    无论是茶叶业内还是在民间,陈德华都被尊称为“大红袍之父”。很多人都说,没有陈德华,就没有现在的大红袍。他从事武夷岩茶名枞品种的研究长达40余年, 在大红袍的剪枝繁育和制作技艺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评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红袍传统工艺技能代表性传承人。

    陈德华和大红袍的不解之缘,是从1964年开始的。当时,福建省茶叶研究所派人到武夷山,剪一点大红袍母树的枝条,在武夷山茶科所工作的陈德华接待了对方。1985年,福建茶叶研究所成立40周年庆典,邀请陈德华参加。当时陈德华已经回到镇政府上班,以茶科所老所长的身份参加庆典。那时候,武夷山御茶园里面有100多种名枞,就是没有大红袍。虽然已经离开茶叶研究所,但陈德华还是趁机向福建茶科所要了5棵茶苗,种在了御茶园的名枞观察园。如今,武夷山不管是有多少亩大红袍,都是从这5棵茶苗发展起来的。

    不仅如此,率先建立名枞、单枞观察园,首先无性繁殖培育“正本”大红袍茶树,第一个成功研制出商品大红袍的,也是陈德华。

    现在市面上的大红袍,基本都属于拼配出来的商品大红袍,这是陈德华1985年首创的。他把同等级的原料拼合调味出复合的稳定滋味,比如加入水仙改善茶汤,加入肉桂提升香味。1997年,陈德华创办了武夷山首家民营科技茶叶企业——武夷山市北斗岩茶研究所,并创立了金宗北斗品牌。产品受“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拥有正岩茶园260余亩和其他众多优质茶园。企业长期致力于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作工艺精髓的传承以及正味武夷岩茶的研究和推广。

  品质是大红袍长盛不衰的生命

  昨日的采访过程中,陈德华反复提到“品质”这个词。他认为,商业竞争是品质竞争。武夷茶不是靠宣传出名,好茶品质会说话。

    陈德华表示,武夷茶有十二位传承人,但并不能代表武夷山最好的技术。因为武夷岩茶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分工很细。茶师的经验对品质的影响只是一方面。茶叶品质有很多影响因素。

    陈德华说,茶叶品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环境对茶的影响很大,这在大红袍上体现得特别明显。比如,山上种的茶和田里种的茶,品质差别就很大。

    “之前开茶山还得‘看风水’,看那个山适不适合种茶。现在市场起来了,对这方面就没那么讲究。”陈德华表示,种茶要遵循茶的标准。茶山不能乱开,土壤、 风向、日照都要看,田里种省事,但是品质不好;采茶不能乱,比如早晨的露水茶青质量不好,可是脆脆的,好采省工,重量大好算钱,有些人就喜欢采;下山装茶青,有人用编织袋,它比竹篓轻十几斤,但是不透气,路上半小时、一小时,茶叶闷坏了。

    面对市场竞争,陈德华认为只能把品质做好。“茶叶品质是硬碰硬的。如果哪家公司对品质疏忽,无疑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陈德华说,潮汕一带武夷岩茶市场非常成熟、茶客品茶水平相当高,“金宗北斗”在潮汕一带销量占到前几名,这跟“金宗北斗”茶叶品质是分不开的。

    斗茶比赛应尽量摒弃商业炒作

  作为“大红袍之父”的泰斗级专家,陈德华经常被邀请做各种斗茶比赛的评委。上周,他刚被邀请参加武夷山的一个斗茶赛。

    令人惊讶的是,陈德华似乎对斗茶赛挺有“意见”。他说,现在斗茶比赛很多,有不少比赛商业炒作味太浓,比赛结果出来,茶企和茶农只知道有没有获奖,对获奖或落选的原因根本不清楚,评委也不会做太多的点评,对提升茶叶品质作用不大。他表示,参加斗茶比赛的评委工作,只是想了解送样茶叶的品质如何。

   其实,陈德华强调斗茶比赛要注重茶叶品质,少些商业炒作,与由两岸斗茶组委会主办,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阿里山茶业协会、阿里山制茶工会、厦门市茶叶协会、厦门晚报社共同承办的“两岸斗茶”精神非常契合。记者了解到,2013两岸斗茶很快将启动,两岸斗茶将带动两岸茶叶工艺和茶产业、茶文化的提升,有助于广大茶人品茗到更好的茶,将中国茶文化推向世界。两岸斗茶注重公益性以及阳光、公正、公平、公开的赛茶方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认可,规模和档次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两岸茶业交流的重要平台。


82587.com 发表于 2013-7-15 22:22:03

找到好贴不容易,我顶你了,谢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德华:武夷山5棵茶苗成就了今天的大红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