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坦洋工夫红茶:茶壶里的“中国功夫”
新华网福州5月13日电(记者孟昭丽、巫奕龙)正是采制新茶时节,闽东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高岗锁雾,深谷凝云,屋舍古朴俨然,茗香清新四溢,印证着著名的中国红茶——坦洋工夫的不凡“功夫”。1851年,施光凌等人以当地坦洋菜茶试制红茶成功,坦洋工夫自此薪火相传,几经沉浮却延绵不绝,近年来更是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强势。
在坦洋村的老宅里,施光凌的第五代传人施继康戴着红帽,一遍又一遍摇着竹筛筛选已经烘焙好的茶叶。
“好的茶叶一个半天才能筛出几斤来。”78岁的施继康说,“做坦洋工夫,就要舍得下工夫。”他1959年农校毕业后一直从事手工制茶,如今正带着42岁的儿子施立强学习传统制茶技艺。
坦洋工夫问世后,曾几度风行世界,尤其是英伦三岛和俄罗斯等国。1915年,坦洋工夫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当年外销逾7万担。鼎盛时期的坦洋村,茶行36家,雇工3000多人;至今村里的民俗博物馆还展示着当年茶行发行的作为小额纸币流通的“茶银票”。
施继康说,“坦洋工夫”的制作工艺比较讲究,有晒青、搓揉、发酵、烘焙、筛分、拣别、复火、匀堆等八道工序,工夫精细。“现在整个村的人都会这套制茶工艺,可最终做出来口感的好坏主要还是看做茶的人是否用心。”施继康说,“只有用传统工艺做出来的工夫茶,才能泡出纯正持久的韵味。”
坦洋工夫的再度崛起,是近年来政府大力倡导引领的结果。“到了2008年,红茶销路好起来,我才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手工制茶,怕祖宗留下来的手艺会失传。”施立强说,“过去家里1年只做茶100多斤,现在做1000多斤。”
作为第一个红茶中国驰名商标,坦洋工夫盛世复兴,内外销并举,生产经营基地也从坦洋村扩大到整个福安市。市茶叶协会秘书长王水金说,近年来,市财政每年投入千万元以上,引导扶持茶产业发展,目前福安涉茶人口42万,拥有茶园30万亩,约三分之一为高香型;去年全市茶叶商品总值34.8亿元,其中红茶产量8000吨,产值逾10亿元。
离坦洋村不远的城湖茶业是闽东第一家私营茶厂,年产销茶叶二三千吨,以出口为主。年过花甲的董事长黄旭明坚守传统“工夫”,却又与时俱进,进口了微波提香机等国际先进设备,还发明了能同时均匀萎凋500公斤茶青的设备,获国家发明专利,正准备批量生产。
小手一抖,钱钱到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