莓红茶绿映北山 畲村渐变民尽欢(组图)
村公路硬化了,新房子多了,村里的教育跟上了,水利修好了,村民的钱袋子也日渐鼓起来了……这十年,蕉城区七都镇北山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七都镇北山村是个畲族聚居村,总人口1016人,其中畲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曾经,这里的村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书写着“辛酸的壮观”每天清晨,全村的劳动主力浩浩荡荡地上山砍柴,再挑到镇里换些柴米油盐。村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800元,2003年北山村被蕉城区确定为定点扶贫村。
面对贫困的群众和落后的村貌,在外务工经商多年的钟华杰放弃城里的高薪与繁华,回村当上“领头雁”。
通路,搞基础设施建设,跑项目,发展教育……这些是钟华杰回到村里想做的事情。
十年来,北山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在注意生态保护的同时,加大广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了200多万元完成了村委楼的扫尾工程和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进村公路硬化,村道、村巷路灯亮化,饮水入户工程,改水、改厕,建立村级垃圾焚烧填埋场……村民们切实感受到村里基础设施完善带来的好处。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蕉城区七都镇,靠“吃”草莓增收致富的农民已达 4000多人。北山村民由于缺乏技术,不了解市场行情只能持观望态度。为了避免市场饱和所带来的冲击,村党支部探索“飞地农业”模式,组织人员外出找市场和土地,并帮助解决资金难题,使北山村的果农在泉州、厦门等地种植草莓300多亩,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草莓悄然发展起来的同时,党支部根据村情,明确了“草药兴村、草莓富农,茶叶稳民,内外并举”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采、购、种、销、医、食”互动发展的模式,为北山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了解,2011年,北山村人均纯收入7600多元,比2003年的1800元净增长近5000元,使畲民真正脱贫致富。
脱贫不是最终目的。刚刚转型的村庄,“脏、乱、差”成了村民关注的焦点。北山村党支部开始着手村容村貌的整治,制定了《村民文明公约》,一个山青水秀、乡风文明的新农村逐渐呈现在大家面前。
而且,在村党支部的重视下,北山村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改善教学环境,设立教育奖励基金会,奖励优秀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北山小学师生也积极参与新风建设,创立“畲歌进课堂”活动,保护推广畲族文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