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农老杨的幸福变奏曲
天姥群峰,连绵起伏、云遮雾绕,土层深厚而质松,湖水清洌而秀美,上有天幕覆盖,下有精气沃养,因而新昌古时又称“沃洲”,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位居我国名茶三珍的“大佛龙井”。3月16日凌晨5点,山路云雾漫舞,回山镇雅里村的茶农杨镇就驱车出发了,他要去县里新购一台烘焙机。“可以提高机炒茶叶的效率和品质。”老杨说。年逾半百的老杨,已炒了半辈子茶叶。
二十年前手工炒茶,自家几亩茶园里采摘下来的青芽,凭他粗壮的双手,在一口架在炭火上的特制铁锅中,抖、捺、甩、压、磨,从早上一直炒到深夜,能炒出3斤左右的成品。“真辛苦啊!大佛龙井真一颗一颗摸出来的。”经过采摘、摊放、辉锅、分筛、收灰等十几道工序,大佛龙井才能芽峰显露、色泽翠绿、清香味浓又耐冲泡。
电动炒茶机步入茶农家是在7、8年前。“机器不是很先进,手工还要做很多事,一不小心,茶机还会夹伤手指。”然而茶机解放了茶农的双手,让炒茶效率大为提高,更减少了对树木植被的破坏,国家还专门出台了补贴政策,以利茶机推广。电力部门加紧对村里的电网进行升级改造,仍赶不上茶农对电的迫切需求。山里人好商量:错时用。几家上午炒,几家下午用,你上半夜,我后半夜炒。而茶叶季节性强、时间要求紧,越早上市越能卖个好价钱。毕竟,茶叶是村民最主要的经济收入。
2009年,一条电力专线跨山越岭送入了海拔400多米的雅里村,变压器数量和容量也增加了,茶农家里的炒茶机陡增。今年年初,老杨夫妇更是贷款投资50万元,建成了近千平米的厂房,新添置了几台全自动炒茶机。一个人能管5、6台的茶机,一天出茶百十斤。自家的青叶不够炒,就去邻村收购。“电不成问题了,争取3年内收回成本。”老杨充满信心。
雅里村400多户人家,户户是茶农,家家有茶机,多的4、5台。以前炒茶收入仅能维持粗茶淡饭的简单农居生活,现在,茶农已步入小康。“汽车、电脑、液晶电视,这些东西,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老杨的爱人杨柏燕笑逐颜开。
午夜时分,老杨买回了烘焙机,还带回了200多斤青叶,同村人帮着把庞大的烘焙机抬下车,一直等候在此的当地供电所员工马上把烘焙机接上了三相电源。
烘焙机发出低沉的轰鸣,炒茶机不知疲倦地转动,茶香充溢整个厂房。老杨静静地坐在茶机旁,泡上一杯新绿,点燃一支烟,凝神青叶快意飞舞,享受这美妙而幸福的乐章。“明天,还得去收青叶。”他暗自思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