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古清生成神农架茶农 讽刺记者有"祥林嫂情结"
1994年,古清生背着一台286电脑、揣着2000元钱,离开湖北黄石闯荡北京,成为最早的“北漂”之一。他写财经,写美食,写汽车……他不停地写,高产到甚至每年能出一部书,一度被媒体称为“第一自由撰稿人”。2006年,古清生来到湖北神农架写《金丝猴部落》。那是一个冬天,白雪茫茫,寂静的原始森林,每夜听动物鸣叫,从喧嚣的北京到最宁静的原始森林,巨大的落差创造的陌生体验,还有那种纯净感对灵魂的征服,让古清生忽然感到,这才是自己的精神家园。
如今,古清生在神农架种植、经营着一片茶园,常常自称是一名“职业茶农”。2012年岁末,本报记者联系到古清生并作了独家专访。带着“从很远很远地方,打量着人类社会”的距离感,还有说话和写字儿的自由感,古清生也给了记者一次陌生的采访体验。
他时不时讽刺很多记者都有“祥林嫂情结”(包括我),或直言媒体都在纠结一些莫名其妙的事,然后就开始说起好玩的、有趣的神农架生活――一种我们这种被都市设置好程序的成年人,无法想象的生活。记者被他说得无可奈何,却又无法不被他的话吸引着,听下去。
1
“京都”是一个 醉生梦死的地方
回想起当初从大山走向城市、后来又从北京归隐到完全没有城市痕迹的大山,古清生说,这个历程有着惊人的转折,但从后来的过程来看,则有点儿水到渠成的感觉。
从南方的山中去闯北京,他是带着一个文学梦,像当年鲁迅、沈从文那样,从南方去北京,成就著名的文学作品和著名作家。当年他就是那样想着,并且充满无限期望去的,而且忍受了上世纪90年代初卖文为生的磨难。因为在南方一个小城市成为一个文学小名人,到了北京什么都不是。
“从南方去北京之初,有两方面的煎熬,让人充满焦虑感。第一个想作品引起反响。第二个解决生存问题。要生存就得赚稿费,要赚稿费就不能精细打磨作品,果然后来写小散文,一篇接一篇,要做到立等可取。当年给《深圳晚报》就是这么写的,上午九十点来电命题,12点钟交稿。这么做一路的写。我在北京也好几次险些进了机构,一次还进了央视。但是没干多久就撤出来。因为,那不是我要的,在1996年的时候,月薪八千还是有点诱惑力。但是,我还是出来了。”
深入接触北京以后,古清生发现,大家都在一种莫名浮躁之中。“京都是一个醉梦死的地方,稍与深圳不同的是,大家还保持一点体面,开口还说文化,不是说钱。但是,我能感觉到大家都在耗时间。于是,我稍有财务自由以后,就开始去全国考察。北京唯一给了我的是一个开阔的视野,感觉一个作家局限的视野是不可能有出息。这样走来走去,直到走到神农架。”
2
初到神农架恐惧又大胆
在来到神农架之前,古清生已经有过全国的行走,包括200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和美国博库网组织的走黄河等。但他的脚步,最终在神农架停了下来。
2004年,他到神农架跑过一个月,但浮光掠影。直到2006年被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邀请来写《金丝猴部落》,住在原始森林里,每天去观察金丝猴,去寻找动物,去看植物,这个地方才与他的生命联系在一起。古清生说,最初在神农架的生活,是恐惧又大胆的。恐惧是天黑呆在大龙潭那种地方,就会感觉害怕,破石屋踏出门就是原始森林,总感觉夜晚有动物的幽幽的眼睛从破窗子往里打量。大胆是天一亮,他就拿着照相机、摄像机一个人往更远的森林里跑。“拍猛兽,穿越螺圈套大峡谷(从古至今没有人穿越),认识大部分的植物、动物、鸟类和昆虫,初到神农架我满脑子就是这些念头。”
有一次,古清生循着兽道走,其实就是跟野兽一样往前爬。泥里是动物的蹄印,荆棘扯着衣服。那次过了几道山梁,沿着一条沟下山,到峡谷就迷路了。大树参天,藤萝密布,看不见天,其他就什么也看不到。手机没信号。峡谷在雨季被大水淹过,树的两米以下都长满苔藓。阴森,到处都是溶洞,像有祟祟鬼影。地下水的流淌声加剧了这种感受。像许多户外爱好者一样,古清生心顿时急了,脑子里出现巨蟒和深不见底的地下溶洞的影像。头发竖起来了,心跑加速。好在他曾经干过地质,于是转身返回。上了山脚,在黄昏的夕光中,古清生用相机的长变焦镜头搜索,从树隙里看到一个熟悉的景色,那是他住的地方,于是从陡峭的山梁走回去。回到驻地,金丝猴基地的人已经准备派人搜寻他了。
古清生一个人常去离驻地四公里的地方,希望在那里拍到熊或野猪,第四趟见到一头母野猪带着三只小野猪在草甸上。他架好摄像机,然后举起相机拍照,快门声在安静中显得特别响。野猪突然转身向他冲过来,冲了一段,把头埋下去。这时候,跑已经来不及了。古清生心突突突地往上蹦,咬着牙心一横,连续按快门,拍到第11张,野猪风一般转身冲进密林。有了诸如此类的经验之后,古清生对神农架的认识,从陌生到熟悉,渐有经验。也是从这时候开始,他感觉研究自然不是一时之事,要种点茶,养点蜜蜂,慢慢儿研究,而不是那样鲁莽地拍几张动物。
3
“职业茶农” 与“店小二”
越了解神农架,古清生发现自己知道自然的东西太少。这时候,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领导提出有片茶园,想用古清生的名字来命名,好有个借口留下他多写写神农架。“我们后来签了协议,写神农架,茶园由我来种,产权还是保护区的,但是我必须自负盈亏。他们绝对想象不到,我会好好地管理茶园,做出好茶。”
古清生说,他小时候特别喜欢养花,用养花的精细来培植茶叶,这就足够。他要在纯净自然的生态茶园,培育出最好的茶叶。不采用任何化学品,化肥、农药、除草剂全部不用。当时有家公司赞助了古清生一辆轿车,他就用轿车给茶园拉肥料。荒茶园整理出来,第二年就出品了茶叶。曾经出版过8本美食书的古清生,拿着自己种的有机茶叶,在街上走,见熟悉的人就叫他们品尝,大家都说好。
后来,古清生还在好朋友北京大董的怂恿下,开始卖茶。“我当时还很犹豫,心想,那我不就成了商人了?”如今,这种纠结已经完全不存在,古清生的茶不仅卖到了很多知名餐馆、很多城市,甚至在淘宝店上也生意红火得很,他的淘宝店已经拥有了一颗钻,这让身为“店小二”的古清生兴奋不已。
古清生自嘲地说,自己写书、出书,媒体做的宣传都整版整版的,但都没有成为名人。卖茶,倒是一下子成了名人。从知名作家,到职业茶农、养蜂人,再到茶商、淘宝店小二,这些角色的转换,古清生通通称之为好玩儿。古清生说,也许,他的文学梦要在大自然中来圆,而不是北京。虽然北京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平台,但对他而言,只能是个驿站。
Business card
名片
古清生 著名作家。祖籍江西,出生在湖北。曾从事地质勘探、宣传和专业写作等公职,1994年辞职到北京从事职业写作。写作领域涉足美食、独立评论和人文地理考察等,现居住于神农架,身份是茶农、养蜂人、淘宝店小二。
一个个全都骑到老大头上来了... 围观来了哦 要不我崇拜你?行吗? 佩服佩服啊. …没我说话的余地…飘走 也许似乎大概是,然而未必不见得。 家财万贯还得回很多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