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白茶的基本特征
白茶是中国的特种茶之一,主销香港、澳门、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它以清凉解暑的药效和清幽素雅的品质风格,深受海内外人们的喜爱。闽东白茶的加工制作始于清光绪年间(187—1908年)(实际上时间可能更早),为福鼎县茶农首创。传统白茶产品有“银针”“白牡丹”“寿眉”3种花色。白等初制工序看似简单,但要制成好茶不容易。福鼎市等农总结出白茶制作工序中关键性的5个字“嫩度和气侯”。嫩度指白茶采摘一定要按标准采。气候因素决定萎凋效果,气温与白茶制作质量关系重大。福鼎茶区流行“天冷变黑,天热变化的说法。1968年,福鼎白琳茶厂在传统白茶制作基础上,应港商要求制成‘新工艺白茶”。1985年,省茶科所又开创一种名叫“白雪芽’的最新产品。至于白茶的基本特征和产地:白茶属微发酵茶,是我国六大类茶叶的一颗璀灿的明珠,同时又全世界是唯一产地。其品质特征为:成茶披满白毫,十分素雅,汤色清淡,味鲜醇、清甜、有毫香的味道。
基本工艺流程是萎凋、晒干或低温烘干的工序。固采用鲜叶原料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及新工艺白茶五种,生产白茶对品种和加工工艺都要求十分严格,造合制白茶的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和闽北水仙等。白茶是我国历史名茶,是我国特产,其主要产区在福建省福鼎市、政和县,建阳、建欧等县市也有少量生产。据茶叶史料记载和当地调查,表明白茶首列于福建省福鼎县,在福建省地方志编委会出版的《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及清代名人周亮工《闽小记》的介绍和研究,在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福鼎人用菜茶(有性群体种)的壮芽为原料,创制白毫银针为主。
大约在1857年,福鼎大白茶茶树品种从太姥山移植在福鼎县点头选育成功,柏柳由于福鼎大白茶,芽壮、毫显、香多,所制白毫银针外型、品质远远优于“菜茶”。于是福鼎茶人改用福鼎大白茶的壮芽为原料制造“白毫银针”,出口价高于原菜茶加工的银针(后来称土针)10多倍。约在1860年“土针”逐渐退出白毫银针的历史舞台。根据《福建地方法》记载,政和县是1880年选育繁殖成功“政和大白茶”品种的,1889年开始产制银针。两地生产银针时间相距约80多年之久。
总的来说,白茶类中是先有“银针”,后才有白牡丹、贡眉、寿眉。致于新工艺白牡丹是二十世纪70年代由原福鼎茶厂白琳茶厂研制的一个新的白茶产品。所以说,白茶之所以能自成一类,是其具有独特的产地(区域),独特的品种和独特的加工工艺,离开其中的一个都生产不出好的茶。
我该不会是最后一个顶的吧 谁能送我几分啊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楼主福如东海,万寿无疆! 好人一生平安 好啊,谢楼主 回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