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587.com 发表于 2017-7-10 11:40:53

小暑养生:要过六关靠三宝

小暑养生:要过六关靠三宝   小暑六月节    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打败我们的不是天真!    是天真热!    为什么天气这么热!因为小暑来了!    正所谓「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时分,天气已经很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所以称为小暑。    传统医学认为,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这个时期人体出汗多、消耗大、易劳累,所以对于人体阳气的蓄养尤为重要,于是有着“春夏养阳”的说法,指的就是小暑节气时要养阳。    古语云:“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高温笼罩下,可适当补充一些苦味的食材。从中医角度讲,苦味食物皆属寒凉性质,具清热泻火、祛暑燥湿、生津开胃之效,如苦瓜、杏仁、莴苣等。一些凉性的食材,如西瓜、冬瓜、芹菜、生菜等也同样有食疗价值。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宜茶》    文/肖复兴    中国的节气设置很有意思,天冷了,有小寒大寒、小雪大雪之分;天热了,有小暑大暑之分;非要将冷与热的温度,如同官阶一样分出等级来。但是,这只是在一冷一热的两极中,才有的细致划分。在春秋两季中,是没有这样的划分的。    其实,对于一般人来讲,小暑节气的到来,就是说天热了。    但在农村老一辈人看来,小暑大暑的划分,是和种庄稼相关的。对于农民,小暑是不怕热的。因为有农谚说: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在老天爷那里,炎热会有起有伏,但总会让温度大致平衡均等,所谓背着抱着一般沉,小暑热够了,热透了,大暑就会凉快些,否则,三伏天更难熬。再热的天,农民总要下田干活的,冷热是切肤的,关乎出汗和庄稼。    对于城里人而言,有了闲钱和逸致,如今讲究旅游。但是,小暑不是旅游的好时候。这时候,天气猛地热了起来,不宜出门,而宜于坐在家中,独自一人,或邀请几位亲朋好友,来喝茶聊天,家长里短,天马行空。昆曲《牡丹亭》里唱的:有风有雅,宜室宜家。    关于小暑饮茶,宋诗里有这样很出名的一联: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宋朝时,讲究分茶,放翁也有诗句:晴窗细乳戏分茶。那既是一种仪式,也是一种风俗,品的是恬静自如的心情,使得忙碌杂乱中如同牛嘴里咀嚼得皱巴巴的心舒展一下。所以,诗中提示,在如此炎热的小暑节气里,一碗茶分成几份,才能有春天凉爽温馨的感觉。    不过,诗里说的茶,居然是论碗来盛的。这多少让人有些吃惊。也许,宋朝时说的碗,和我们现在用的碗不同。不过,提及碗来,总会想到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这是在《水浒传》里才会有的粗犷镜头。小暑的节气里,宜茶却不宜大碗饮茶。自然,也不必纤秀得如功夫茶一般,非得用泥壶小盅浅斟低饮;或讲究得如英国的下午茶一样,非要有点心来红袖添香。但是,小暑饮茶,毕竟不是大暑喝绿豆汤解暑一般,或者像是喝冰镇啤酒一样,抱着大碗咕咚咚豪饮。小暑饮茶,不是真的为了解暑,而是寻求一份平静的心境。    所以,越是天热,越是要饮热茶。当然,茶品,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我是饮绿茶的,觉得绿茶最宜小暑。泡在杯子里绿如春色的绿茶,在室外喷火的天气里,才越发对比得鲜明,衬托出小暑这个节气,是那样的别致有趣。仿佛它有一副火热的面容,又有一颗平静的心,动静自如,冷暖相知,能够让躁变静,让热降温,让跌宕起伏变平易。    如果说,大雪的节气里,最宜于饮酒,尤其是饮那种烫过的老酒。白雪红炉,一尊绿酒,是那个节气里最奔放的插图。那么,小暑的节气里,最宜于品茶,白日红霞,一杯绿茶,是这个节气里最温情的封面。    当然,如果这时候再能够有点儿音乐,就更加完美了。唐诗里说: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那里所说的徽音商管,是中国传统的丝竹古乐了。倒也不必那么古,只要是恬静一些的轻音乐就好。就像五花草地上,宜牧牛羊;水平如镜的湖泊中,宜荡轻舟;小暑,宜茶,宜音乐。小暑,便既属于节气,也属于自己的了。    小暑之时,最易感到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应按五脏主时,符合“春夏养阳”原则。    ▎第一关:养阳关    夏季,人体的毛孔都张开了,容易让阳气发散。同时,大量的出汗,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伤津耗阳气。    建议:中医说“春夏养阳”,流传几千年的“冬病夏治”疗法是夏季最好的防病治病方法,针灸、拔罐、穴贴、刮痧、中药口服……都是“冬病夏治”的方法。    ▎第二关:情绪关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    现代研究表明,情绪的波动,会造成血压易上升,心脏负担重,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容易发作。    建议: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    ▎第三关:饮食关    小暑过后不久就会入伏,伏天湿热,人易感到头晕脑胀,并且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小暑时节,多雨、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    建议:这一时节,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多食用具有消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尽量少吃辛辣和油炸食品。    ▎第四关:睡眠关    夏季昼长夜短,且夜间温度较高,导致一些人夜间休息不好。根据中医的说法,如此“阴阳失衡”,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    建议:夏季天亮得早、黑得晚,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作出相应调整。早睡早起,才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小时高质量的睡眠。睡眠时间不够,可以通过午睡补充。最好平躺,不要趴着睡。    ▎第五关:健身关    夏季适度出汗,可以抵御外邪侵袭。因此夏季仍需维持适量的运动,由于夏季运动出汗量更大,所以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出汗过多导致血粘度升高。    建议:短距离的健走、游泳、太极等是最适合酷暑时节的运动,可以起到平心静气、缓解压力的作用。运动时间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到微微出汗即可。    ▎第六关:祛湿关    小暑是进入长夏的第一个节气。长夏在五脏属脾,长夏最大的特点是湿气太重,脾最怕湿邪来犯,受“湿邪”的侵袭容易出现周身乏力、脾胃不和、恶心出汗、手足水肿等症状。    建议:    清淡饮食。适宜的食物有——冬瓜、白萝卜、番茄等这类化湿通淤、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的食物;夏季宜多食用淡水鱼,少食红肉。    不贪凉。调节好体温和室温间的差别,且房间内外温差不能太大。总之,夏季要在一个凉爽、干燥、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    ☑ 少动多静,心态平和    从中医理论方面讲,小暑时人体阳气旺盛,阳气具有护卫体表、抵御外邪的功能。只有保护好自身的阳气,人体才得以健康无恙。小暑时气候炎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每天作息应有规律,除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外,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运动时一定要掌握好强度,避免强度过大。    说到这里,杯小茶不得不给你安利一下茶叶的功效啦。茶中富含茶氨酸和生物碱,茶氨酸能够让大脑产生平静放松状态下才出现的α脑电波,使人体放松平和,生物碱能够提神醒脑,一扫闷热暑天的头晕脑胀的现象。    ☑ 清淡饮食,清热祛暑    民间谚语“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在江南地区,小暑时节即进入闷热黏腻的黄梅天,高温高湿是黄梅天主要气候特征。    湿热容易导致脾胃失和,出现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此时饮食上就应注意清热祛暑,宜多食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苡仁、赤小豆、粉葛、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汤或粥,多食西瓜、黄瓜、丝瓜、冬瓜等蔬菜和水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民间经常被提及的君子菜:苦瓜,在这个时节吃起来尤为适宜,中医理论认为:“苦能清热”。 苦瓜性味苦、寒,归脾、胃、心、肝经,具有清热消暑、凉血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对小暑的闷热天气吃起来真是极好的呢。    ☑ 适量运动,充沛活力    小暑时节应避免消耗过大,但完全不动的静态生活,又不利于健康,易患空调病等都市病,所以茶的故事(微信号:teastories)认为此时应该进行适量强度的运动,避免过量运动消耗过大,可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运动,也可选择游泳、瑜珈、徒步等。无论选择何种运动方式,都应注意在运动中的科学补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暑养生:要过六关靠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