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米花 发表于 2012-6-4 17:38:07

透析茶博会:对症下药

http://www.jjqtea.com/uploads/allimg/120604/1-120604102624254.jpg
    茶博会“关系户”们发出的褒贬声,从不同侧面向我们展示了茶博会的现状。大多数人对中国茶业会展业的前景抱积极乐观的态度,譬如一手策划举办深圳茶博会的杨文标,在记者问及深圳茶博会的发展前景时,他充满自信地说:“跟国内许多的展会相比,我们的茶博会规模不大。但是深圳的茶业市场并不成熟,特殊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造就了它独特的市场环境,很多参展商还是很乐意参与的,因为他们可以直接面对深港的高端消费市场。广州茶叶市场的需求很大,而且现在展会热,所以今年我们不但在深圳,之后还在汕头等地各处开花,让我们参展商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虽然一场展会下来,我们会有更多的不足暴露出来,而且与大型的展会相比我们有太多的细节需要改进。不过,我相信在茶产业持续升温的大经济环境里,我们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然而,纷繁复杂的、打着不同旗号的茶博会是否已经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呢?中国茶博会目前是处于怎样一种发展阶段呢?它的未来发展之路又该如何走呢?下面我们就让业界人士给茶博套把把脉,听听他们开出的“良方”。
    宜精不宜多
    “在外商看来,这些茶博会很有意思,但是问题是目前这种茶博会同质化太严重了,全国各地的茶博会几乎没有区别,时间久了,人就会腻了。”中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李教授看出了各界举办茶博会的症结所在。
    确实,茶博会宜精不宜多。茶博会如果不讲质量只讲数量地盲目乱办,就不可能有效发挥展览会的功能,甚至于带来负面影响。参与者的期望值无法达到,消费者的期望僮也无法达到,那么这样的茶博会还值得办吗?宁缺毋滥。适时适地举办,才能充分发挥其“博览”与“交易”、“推介”与“展示”、“普及”与“提高”的功能。这样更可以打造出一个城市的茶叶文化氛围,使举办城市独具风格,自成名片。
    此外,名目繁多的茶博会还需要整合。上海茶学会常务理事胡舜龄说:“过多的茶博会,会造成精力、财力上的浪费,而且也会给产区来的企业带来很多不便之处。作为行业协会。我们呼吁各地区一些大型的行业协会对茶博会要进行总体的规划。将各方的资源整合起来,集中优势办好、办精展会,并且体现出当地的特色。”
    打造茶博会的“明星”
    “我们所知道的茶博会每年不下20多场,美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地的茶博会也几乎每年都会去。因此我们对各地的茶展模式都比较清楚。在国内我们会报道的茶博会只有广州、北京、上海3个,而广州无疑是重中之重。如果有客户向我咨询。我也一定会首推广州茶博会。”台湾《茶艺·普洱壶艺》编辑长梁俊智说。在他看来,广州茶博会在各地茶展中人气和实效是最强的,而且很多企业在参展广州茶博会后都会以此总结情况作为制订来年计划的依据之一。
    一年一度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举行的茶业博览会,在全国范围内已初步形成品牌效应。这些城市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茶叶消费市场在消费档次、拉动力、辐射面方面的特殊性,是众多有志于拓展全国市场的茶业商家的“必争之地”。当之无愧是目前中国的“明星” 茶博会。同企业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道理一样,一个茶博会要在“会海”中脱颖而出,就势必要走品牌化的道路。“当前中国的茶博会正处于发展时期,茶博会的兴盛是必然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不具规模的茶博会便会逐渐淡出,而一些具有品牌影响力的茶博会则继续朝更精、更有效的方向发展。”上海茶叶协会秘书长陈子法说道。铁杆茶迷老牛也认为,茶博会的繁荣,总体来说是件好事,至少说明茶叶厂商都开始注重自己品牌的宣传。但是到最后,只有一些有生命力的茶博会才会慢慢地步入正轨,走向成熟。由此看来。中国茶博会的未来畅想曲是呼唤着品牌来唱响的。
    变“要他们来”为“他们要来”
    毫无疑问,政府的支持是把茶博会和茶产业向前推进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一地在举办茶博会尝试的阶段。政府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如福建省人民政府自2007年在泉州市开始举办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以来。至今已经举办了3届,而且政府领导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群策群力组织各方力量、资源举办茶博会,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来宾接待,都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据了解,泉州市在首届茶博会时,直接用于茶博会的资金就达到1600多万元。而武夷山在举办第二届茶博会时还兴建了展馆、中华茶博园等基础设施,耗费更大。“在接待上,举办城市的领导忙得团团转,发动全体干部进行‘一对一’的接待工作,确保万无一失,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刘宜渠说道。
    正因为有政府的支持,举办了3届的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业界已基本形成一定的知名度。最重要的是通过茶博会,使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福建红茶、白茶、茉莉花茶、绿茶等公共品牌都得到了宣传和推广。但是,政府长期地为茶博会“买单”会让茶博会走得更远吗?有人认为,政府的公共管理。应是以服务为导向的。当前。一些政府举办的茶博会大多数是以行政管理模式来运作的。从经济效益出发,政府对经济的运作应该走市场化的模式,它在举办茶博会中应是扮演着组织者、协调者与推动者的角色,而非独包独揽。
    刘副秘书长则认为,政府之所以为茶博会买单是由于早期启动茶博会的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改进,就会从中总结出一套市场化运作的机制,从而慢慢步入正轨,“要变‘要他们来’为‘他们要来’,以资源来换取资源。”一位业界人士生动地说道。“茶博会应向着‘政府出题,企业参与,市场筹资’的市场化路子走,政府所搭建的茶博会平台应是起到筑巢引凤的作用,通过不断地提升茶博会的水准,使它变得更有吸引力,成长成为像‘广交会’、‘厦门9·8’这样的品牌展会,让企业这群‘凤凰’主动地‘飞’进来。”
    真正的“国际化”
    曾经参观过茶博会的读者,可能都有这样的印象:现在很多的茶博会,从省、市级到县这一级,在名称上都喜欢冠以“国际”二字,而现实中是否真的是达到了“国际”这一层次呢?“‘国际’和‘峰会’这两个词已经被使用得泛滥了。县里邀请几个专家、学者来讲讲课、开开座谈会。就是‘峰会’;茶博会上,邀请几个外籍华人来参展就算是‘国际’。这种命名方式与楼盘、宾馆、酒店十分相似。”刘副秘书长说,“一些没有符合‘国际’内容的展会, ‘国际’的名号用一两次还马马虎虎,如果长期用下去,非把自己的牌子弄砸了不可。”确实,全国举办得如火如荼的茶博会,有许许多多都披着“国际”的华丽外衣,这里面虚实难分,真假难辨。
    “现在所谓的‘国际’茶博会,要么是请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汉文化圈的国家的人来表演表演茶艺,要么就是邀请几个外国驻华领事馆的人来讲讲话。或者请一些国际拍卖行来拍拍茶,几乎千篇一律。”一位长期参展的企业家说道。真正国际化的茶博会应是有诸如立顿、唐宁等国际性的知名品牌来参展,或者将一些国际性茶业组织如国际茶叶委员会(ITC)的会议安排到展会的日程中。这样一来,让国内的参展商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和学习国外茶企的先进经验。詹立锬副会长则认为国际茶博会应该要体现出国际性的内容。“既然是国际茶博会,就必须要有如斯里兰卡、印度、肯尼亚等世界产茶国来参展。同时还要有像俄罗斯、美国这样的茶叶消费国来洽谈、采购,这样才符合‘国际’二字的内涵。”詹副会长说道。

hxy 发表于 2012-6-5 03:12:51

在线等在线等

mNgrXUWi 发表于 2012-6-5 06:39:02

顶下再看

lvermao 发表于 2012-6-5 13:06:20

要相信自己~智商为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透析茶博会: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