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叶”为“业”:武夷茶,政府扶持
形胜东南的武夷山,可谓名满天下,无人不知。可与武夷山水的盛名相比。“奇茗冠天下,仙人从古栽”的大红袍却相形见绌。曾几何时,闽省之外说闽茶,言者必称铁观音,可以说大红袍的“天生丽质”是“藏在深闺人不识”。因此,武夷岩茶必须打响一个共有品牌。在此基础上加强企业专有品牌培育的品牌发展战略,多年前已得到了政府和业界的共识,但具体打什么品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2005年初,武夷山市政府确立了集中资源。以名冠武夷茶诸名丛之首的“武夷大红袍”为主导品牌,带动其它地方茶叶品牌共同发展的闽北茶产业发展思路。尽管以“大红袍”为主导品牌存在着种种先天不足,但与采用“武夷岩茶”,或类似“武夷生态茶”等新创品牌相比,大红袍知名度高,市场影响力大,具有打造成强势品牌的基础。 业内人士认为,要提升武夷茶的品牌和品质,首先必须提高武夷茶的产量和效益。20世纪80年代,大红袍母树无性繁育成功,保持了它原本的品质特征,经过20多年的推广和工艺改进,大红袍已大量生产,目前可供配制大红袍的茶园已有4万多亩。2002年大红袍被国家列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6年,大红袍制作技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茶类中率先获此殊荣者。为彻底消除大红袍真伪之疑,武夷山市作出了进一步的惊人之举:从2006年5月1日开始,决定停采留养母树大红袍。对其实行科学管护。 为了充分发挥武夷岩茶的传统优势,加快茶产业化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武夷山市政府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多渠道的资金保障体系、多层次的人才保障体系、社会化的服务保障体系和组织保障等保障体系来加快茶产业发展。譬如,在资金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武夷山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财政优惠政策扶持茶产业发展:鼓励茶企业争创各级各类名牌产品,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0万元的奖励;对获得省名牌产品或省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给予5万元的奖励等。这些财政优惠政策大大唤起了武夷山茶企的积极性,鼓励了这些茶企致力于“大红袍”、“正山小种”等公共品牌的推广,有力地推动了武夷山茶产业的发展。 经过武夷山全市人民4年的倾心打造和呵护,大红袍这片叶子终于实现从产业边缘向产业支撑的涅槃,带动了农业、工业、旅游业三大产业的发展,至此,茶叶真正成为武夷茶产业的支柱产业。上半年,武夷山市茶叶采摘面积111631亩,增长14.2%,毛茶产:11:7698吨。增长9.38%,农民从茶叶中人均收入1395元,比增22%。茶叶加工行业的拉动作用凸显。对旅游业的带动主要是满足了游客对旅游特色商品的需求,大红袍开始成为武夷山旅游的“导游”,1~8月,全市共接待游客353.9475人次,销售茶叶3100多吨。有关人士分析,大红袍在短短的俾能书写出一个产业跳跃发展的传奇。税收4年增9倍,茶园面积11.5万亩,茶叶产量6000多吨。2008年涉茶产值8.05亿元。可归结为:品牌打响,龙头带动,保障有力。 没有什么是绝对好的,只有相对而言哈 没有医保和寿险的,天黑后请不要见义勇为…… 一个鸡蛋跑到青藏高原,结果它变成了氢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