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米花 发表于 2012-5-16 17:32:02

千年茗香之元代茶器

http://www.jjqtea.com/uploads/allimg/120516/1-120516120I1526.jpg
    元朝开国功臣耶律楚材(1190~1244)在《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写道:“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碧玉瓯中思雪浪,黄金碾畔忆雷芽。卢仝七碗诗难得,谂老三瓯梦亦赊。敢乞君侯分数饼,暂教清兴绕烟霞。”可见建茶在游牧民族蒙古人统制的元代,依旧受到极大的欢迎。元朝基本延用宋代遗留下来贡茶制度,但是对茶的理解和品味却与宋代大相径庭。由于元朝等级森严,把臣民分为蒙古人、色目人、南人、汉人四等。处于上等的蒙古人和色目人(西夏、回鹘)都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需要消耗大量的茶叶来帮助消化大量的肉食,而且他们对饮茶文化相对落后,所以对茶叶数量的要求远远大于质量。制作“龙团凤饼”费工费时,供不应求,所以制作工艺相对简单的散茶作为一种常态的茶饮应运而生。元初,蒙古族刚入中原,其文化并没有与汉文化完全相融,所以宫廷的茶文化并未如宋代那样繁荣。但在民间,特别是在汉文化区域,文人雅士之间点茶风俗仍然十分盛行。随着元朝统治渐渐汉化,朝廷对贡茶的要求也日渐提高,朝廷上下仍然以奢享武夷茶为荣。为了制造更多更好的贡茶,1302年,元朝廷在武夷山九曲溪四曲溪畔设立了“御茶园”,精制龙凤团饼。
    元代对于茶的发展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在宋代被称为“水丹青”、“茶百戏”的点茶、分茶在元代在一定的范围内得到了的传承。到元代中后期,散茶开始流行后,直接将散茶用沸水冲泡的撮泡法逐渐替代了将饼茶研磨的点茶法与煎茶法。于是,作为“茶之父”的器具在这个阶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撮泡法节省了备茶过程的许多繁文缛节,也大大简约了所需茶具。散茶的色香味形及其饮用方式与团茶截然不同,元人已开始将采摘和加工茶叶的器具排除在茶具之外,此时常用的茶具仅有执壶(贮汤冲泡)、高足杯(碗)、盏、盏托、碗(饮具)、盖罐(贮茶具)等。
    于此同时,元代打破了宋代茶具独尊建窑的传统,在茶事中开始广泛使用唐宋延续下来的“南青北白”瓷器。此际,五大名窑(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的工艺水平都日趋成熟,所产茶具倍受青睐。此外,景德镇青花瓷制作技艺的成熟,为元代的茶具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呈现出了与传统截然不同的审美情趣,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景德镇位于产茶区,当时隶属唐宋著名的产茶地浮梁(白居易《琵琶行》中曾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载述)。和建窑一样,位于产茶区的景德镇所产的茶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景德镇当地原料丰富,为完善制作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地就有“工匠四方来,瓷器天下走”的美誉。宫廷在景德镇设立了唯一的一所管理陶瓷产业的机构—浮梁瓷局。为了发展瓷业,元代统治者尝试了多种管理手段。除了设立行政机构以外,对有一定技术的工匠也十分重视,规定免除工匠的一切征税,对其技艺实施“世袭制”,使得生产更加的专业,特殊的技艺后继有人。
    这一时期的青花瓷特点是形态较大,胎体较厚,分量较重。装饰花纹所使用的材料有进口与国产两种,进口颜料颜色鲜蓝、艳丽,采用影青作面釉,所画的图案严谨、细腻,笔法工整。这类产品体积较大,是当时浮梁瓷局的高档产品,器形豪放,青料浓重,风格气势磅礴。国产青料发灰较淡,一般为乳浊的卵白釉,图案构图疏朗,笔法淳朴,风格粗犷。这类产品大多为小件产品,多为普通民窑所生产。
    元朝意识到大力发展瓷业对其经济的重大意义,积极地设立港口外销管理机构,同时也促进了这一时期对外的交流与发展。在土耳其与伊朗的博物馆里还收藏着极其珍贵的青花瓷器,代表了当时青花瓷器艺术风格与特点。

dgcq 发表于 2012-5-17 01:19:27

回帖是种美德.

无寒 发表于 2012-5-17 01:19:27

看完了这么强的文章,我想说点什么,但是又不知道说什么好,想来想去只想

wH和g的7 发表于 2012-5-17 19:11:53

dddddddddddddd

yu2637 发表于 2012-5-18 01:11:25

感谢党和人民的关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千年茗香之元代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