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共茶品福建茶文化
闽山苍苍,闽水泱泱,民族融合,文化交汇,即使这样,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乡有一俗。”仍是福建民俗的真实写照。多元性、矛盾性、海洋性的突出特征形成了福建极具个性魅力的地域文化,其中最为丰富多彩的就是茶文化,细心的人能够通过一杯共茶发现福建茶文化的种种奥妙。共茶——你与福建好茶最近的地方
单就一味茶,闽北有武夷大红袍,闽南有安溪铁观音,一南一北都是享誉世界的名茶。
如果有一个地方既能让你感受大红袍的岩骨花香,又能让你品饮铁观音的清香雅韵,难道你会不心动?共茶就在网上开了这么一扇窗,让你我一起感受福建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面对好茶,你不再眼花缭乱不知所措。简洁、清晰的页面风格响应你的“半戒网运动”,节省下来的上网时间,你可以用来泡茶、看书或者放松听歌,于你的眼睛、你的情绪都是有好处的。
更为难得的是:这里可能是你与福建好茶最近的地方——28厘米的距离触手可及,轻而易举地把闽北、闽南的好茶带回家。借助这些好茶,你在享受闲适生活的同时,更可以更清晰地感受到福建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与共茶一起领略武夷山的茶文化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武夷山是儒、释、道三教同山之处,更是共茶大红袍的发源之地。好山好水出好茶,共茶大红袍身上的岩骨花香正是武夷山水的诗意映画。
古典美学认为:“石者,天地之骨也;骨,贵坚深而不浅露。水者,天地之血也;血,贵周流而不凝滞。”武夷山是山水石的一体化。“三三秀水清如玉”的九曲,与“六六奇峰翠插天”的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的绝妙结合——水流岩上,泉击山石,久而久之形成了奇秀深幽的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流香涧和悟源涧。其岩谷陡崖,遮荫条件好,谷底渗水细流;夏季日照短,冬挡冷风,气温温差较小;土壤通透性能好,钾锰含量高,酸度适中,茶品岩韵明显。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正是共茶大红袍岩骨花香的渊源所在。
不仅有自然的鬼斧神工,儒、释、道三教同山的人文武夷更是熏陶出共茶大红袍独特的文化性格。“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共茶大红袍天生就与武夷文化有着不解之缘——茶中蕴和,茶中寓静,共茶“和、静“的禀性乃三教所追求的境界,同时也是武夷茶文化的精深内涵。
与共茶一起感受闽南人的茶生活
共茶铁观音来自安溪祥华的高海拔好茶产区,其身上蕴藏了300年的工艺,一万亩的绿意,1080米的云气,还有一年四季的风和日丽,可以说共茶享尽闽南这一片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若真想喝到鲜醇高爽、香气醉人、回甘持久的好茶,当然要在共茶官网上(www.goodtea.com)寻觅一番。
寻香推共茶,品茗此为都。说闽南是品茶之都一点也不为过,这里不仅有共茶这样的佳茗,还有代代相传的嗜茶基因。众所周知,功夫茶正是因闽南人而得名——闽南的茶俗以饮功夫茶为首,由于所费的时间,功夫多于喝茶,故称“功夫茶”。
闽南人晨起的第一件事就是泡茶醒神,在闽南乡村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树上鸟语叽喳,树下阿伯在石桌上悠然泡茶吸烟,怡然自得,真是世外桃源才有的清福。清晨的空气是甘冽的,口中的共茶是鲜爽的,一天就这样神清气爽地开始了。
据说厦门人称茶叶为“茶米”,与米相提并论,称饮茶为吃茶,与吃饭摆在同等地位,可见茶在闽南人的生活中有多么重要。
与共茶一起体验客家人的分享之道
客家茶文化是一种大众喝茶文化,而不是雅士品茗文化。这正契合了共茶的分享精神,顾名思义“共”字有着共同、共享、大家之意,共茶就是为了分享而生。而客家人的繁荣昌盛也与共茶的这种精神息息相关。
“无擂茶不成客”,看客家人的擂茶文化,我们能深刻体会到客家人的这种“共茶”精神。
在客家人的生活中的食擂茶往往见者有份,越食人越多。若有客人来,尤其是女客,则宾主音在饭桌边团团围坐,邻居主妇亦不邀而至,并携来各种茶点,如炒花生。盐酥豆、桔饼、油炸糕等,都用小碟子装着,整个桌面琳琅满目,异彩纷呈。
主人一边依次献茶,一边频频举署,“食啊,食啊”,动作既热情,声音又甜美,情切切,意绵绵,一席擂茶宴把人们的心扉都打开了,把人们的情感都沟通了。一切都显得那么流畅自然,毫无矫揉造作的痕迹。这样一种“下里巴人”的氛围在“阳春白雪”的大都市是很难领略到的。然而人与人之间最纯真的感情不正源于这种分享的精神?
共茶的精神就是在“共茶”中与都市人们一起打开心扉,分享好茶,交流感情,让人们在“阳春白雪”的都市里也能体验到客家人那份原始淳朴的美好感情。
现在请你百度“共茶”,体验共茶的与众不同。试喝,更欢迎你在新浪微博@共茶,分享心得。欢迎你前来比较、研究、测试、考证,当然记得给你和你的好友捎上几泡。
嘿嘿 在线等在线等 要相信自己~智商为0 今天无聊来逛逛
页:
[1]